在别人眼里,他们被父母宠到了天上,连作业都得陪着完成,可在自己眼里,天天被父母严厉“打击”,在学校也似乎和表扬和荣誉离得很远。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中男孩的处境尴尬,真的如此吗?

  除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一些家长还要陪儿子写作业

  在这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显示,父母对男孩会有更加溺爱的倾向:当孩子向大人求助时,男孩父母选择“有求必应”的比例高于女孩,选择“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低于女孩,说明父母对于男孩更易迁就,缺乏原则性;做完家庭作业后,男孩父母选择“代孩子检查”比例也高于女孩,而选择“督促他自己检查”和“随他自己安排”的比例则低于女孩,说明父母在男孩的学习中也易为他代劳。调查还显示,在兴趣班选择上,男孩选择“父母决定的”和“老师建议的”比例高于女孩。

  采访中,一位幼儿园老师道出了她的忧虑:班上有位家长因为看不惯儿子吃饭掉得满地都是米粒,洗手洗得满身都是水,索性替儿子包办一切,帮他喂饭洗手,认为这样省心、省时、省事。“发现有些家长总是担心男孩伤着、碰着、磕着,一家人都围着他们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想得过于周到。”

  王先生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为了让儿子按时写作业,他们夫妻俩把业余时间全搭上了。“别的家长是坐在一边监督,可我儿子性格马虎、注意力差,为了尽早完成作业,我们只好轮流跟着儿子一起答题。他前边写,我后边擦,这样作业才能过关。”

  记者发现,相较于女孩,家长对待男孩的教育方式较为独断,并未有意照顾到孩子性别差异,尤其没能关注到男孩的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这与男孩自身喜欢自由、挑战的性格相左。

  一调皮捣蛋就受各种“打击” 男孩们的脾气变差

  看似掉进了蜜罐里,可不少男孩表示:很少得到表扬,经常受到父母指责。

  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字写得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看电视,爱上网玩游戏……面对男孩们的日常表现,家长们一致采取了各种严厉的措施,经常会出现恶性循环:老师告家长—家长体罚或打骂—孩子出现逆反心理—表现更差。在学校中,也因为男孩往往由于纪律问题受到老师的批评,不少班级出现了这样的态势:第一名是女孩,班长是女孩,学委是女孩,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身处这样的环境,得不到正面肯定的一些男孩开始通过情绪发泄。“我没想到儿子的脾气这么差。被我批评乱扔玩具,他竟然拿脚把玩具踩烂了。”有家长表示,现在男孩的情绪表达方式越发简单直接,有时候和同班同学闹了意见,直接冲过去推倒孩子,或者朝父母乱挥拳头的男孩,也不占少数。

  专家说:家庭关系中教育好男孩有秘诀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阿德老师表示,在进入大学前男孩也受到过性别歧视。特别是应试教育面前,男孩的优势相对容易被压抑。而得到批评和打击,可能还会毁掉男孩的自信、乐观,变得懦弱和自卑。“其实对男孩进行适时的肯定非常关键。大多数情况下,男孩受到的表扬越多,他们对自己的期望就越高越努力,这种表扬和肯定会使男孩确认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惊喜,他的下一次努力就会更有信心,当成就欲一步一步地得到提升,男孩的潜力就逐步地被挖掘出来。表扬和肯定对于男孩就是给他提供了最大的机会。男孩通过父母的眼光看待自己,父母的爱、理解、鼓励是男孩的强心针,特别在男孩遇到挫折的时候更是如此。当男孩受到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他们正向的回馈,帮助他们总结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并加以鼓励。”

  此外,阿德老师建议家长,男孩动手能力强弱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智商高低。幼儿阶段的男孩好动,喜欢尝试着去做事情,此时最适合培养孩子动手的习惯。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学着拿东西、穿外套和袜子、整理玩具……即使孩子把事情做砸了,家长也要鼓励孩子继续去做。当孩子确实做不好的时候,家长就应该为孩子做一些示范,孩子年纪稍大一点之后,家长可以教孩子穿衣服、系鞋带、剥毛豆、收拾餐桌上的碗筷、整理床上的物品等。(刘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