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提升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滨海新区将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良好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到2019年底,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基本建立,新区10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提高20%,95%以上的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根据“健康校园”建设要求,新区将采取健康教育课程建设行动、健康行为养成行动、健康管理优质服务行动、健康基础能力保障行动等四项措施,增强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全面提高滨海新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其中,新区将建立健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列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高中阶段每学期不少于5课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健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相关教学安排。加强校内外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推广社区课外与学校课堂共建、知识普及与教育活动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接触社会、走进自然的进程中受到教育,获得健康生活技能。

  各校将建立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开展与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在校熟练掌握2项终身有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中小学幼儿园全面禁烟。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全面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全面提升学校卫生水平。完善学生常见病监测体系和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学生营养不良、肥胖、近视、龋齿、贫血等常见病综合防治和学生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全面落实国家儿童免疫规划,有效遏制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儿童传染病疫情发生。推动学生健康体检全覆盖,体检项目不断完善。建立学生健康体检数据库,把学生健康水平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

  学校健康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学生如厕条件差、学生饮用水设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确保学校教学环境和学生生活条件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建立区级卫生保健机构,承担辖区内学校健康教育指导和管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和学生常规体格检查的组织实施、学生常见病和多发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各级各类学校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落实校医室或卫生保健室建设,多形式、多途径配备具备相应资质的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逐步达到每6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卫生保健教师、不足600名学生至少配备1名兼职卫生保健人员。(王祖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