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局部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通常持续不到24小时内可完全恢复,通常因症状来得快,消失也快,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而易被人忽视。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陈蕾主任医师告诉记者,TIA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产生严重的脑梗塞,而威胁病人生命。因此,医学家们常常把它看成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

  有研究报道,患者在TIA后2天、7天、30天和90天卒中发生的概率分别为:3.5%、5.2%、8.0%、9.2%。如处理得当,TIA后90天的卒中风险可降低至1%—3%。所以,做好TIA的科普教育工作,提高TIA认知和诊治水平,是脑卒中防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是陈主任近期收治的一位TIA患者,47岁,男性,因“发作性左肢麻木无力2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控制欠佳,患者主要表现为左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伴麻木,每天发作2—3次,每次持续5分钟后自行缓解。神经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就诊于急诊,查头部核磁共振检查示未见明显DWI高信号,为求进一步诊治住院。患者住了两天院,症状没有再次发作,就张罗着要出院,拒绝进一步检查了解血管情况。三周后患者因右侧大面积脑梗死再次住院,主动脉弓以上CT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陈主任告诉记者,住院的目的不仅是控制此次疾病的进一步加重,减少反复住院次数。同时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了解自己的血管情况,了解病因,促使做好卒中预防工作。因为TIA就像雷雨前的闪电,预示着下一步很可能就要有大问题了,不能不当回事。

  那么什么是TIA呢?

  TIA是指由局部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可以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影像学无梗死病灶。

  TIA发病机制

  TIA 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液成分变化等多种病因相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常见于血管壁上的不稳定斑块脱落,或心房颤动,左心耳的附壁血栓脱落,阻塞小动脉,出现脑缺血症状;当栓子破碎或溶解,血流恢复,症状消失。

  (2)血流突然减少。常见于各种病因导致脑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此时局部脑组织的血供减少,当血压一过性降低或体内血容量不足时,导致脑缺血症状,血压恢复,脑供血恢复正常。

  (3)血液成分改变。常见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白血病、异常蛋白血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等,这些疾病可导致血液呈高度易于凝结状态,从而引起TIA。

  (4)其他因素:如脑组织的血管炎或小灶性出血、脑外盗血综合征导致血流减少等也可引起TIA。

  TIA的识别

  脑动脉缺血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引起的症状有些差别:

  颈内动脉系统TIA:单眼一过性黑矇或失明,偏瘫及感觉障碍,失语,体象障碍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恶心和呕吐,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视野缺损、复视、交叉性感觉障碍、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

  TIA的治疗

  TIA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和手术及介入治疗。非心源性栓塞性TIA推荐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有心源性栓子或心房颤动患者建议采用抗凝治疗。其他二级预防措施对TIA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如降压、降脂,可明显降低TIA后发生卒中的危险性,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对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患者,经评估,可考虑血管内介入或搭桥治疗。TIA的可干预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吸烟及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临床医师应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补充水分、避免熬夜、劳累、情绪激动等。

  综上所述,TIA发作具有短暂性,可逆性,发作性和无急性脑梗死的证据。另外,TIA有三个转归,一是发作一次不再发作;二是频繁反复发作;三是转化为脑梗死,因此,TIA是需紧急干预的卒中预警事件,同时也是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对TIA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个体化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邱琳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