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分辨CT在医学检查和健康体检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肺部外周小结节病灶能够被早期发现,像肺炎、肺结核、肺癌、肉芽肿、结缔组织病等肺部疾病,在影像学图像上均可表现为肺部的结节性病灶,所以能否对病种进一步准确诊断,对后续呼吸科医生是否能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这也是当今呼吸学科中最紧要的课题之一。

  尽管近年来“外周超声支气管镜”的兴起增加了肺外周小结节的病理诊断率,但是对于“外1/3肺野且小于2厘米”的病灶的定位取活检方面仍存在着困难,直到目前,虚拟支气管镜(VBN)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的应用,使得肺外周小结节定位诊断出现了新的突破。

  张先生,45岁,男性,间断咯血1周余入院,胸部强化CT显示,左肺上叶可见沿支气管走行分布小结节、微结节影并磨玻璃密度斑片影,结节直径约1厘米,需要进行结核与肿瘤的排查。由于上肺部是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部位,计划使用虚拟支气管镜技术为患者进行检查。

  在李月川教授,贾玮、张力主任为核心的气道介入团队配合下,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在第9级支气管(管径2 毫米)水平顺利获取到病理标本。这是我市第一例应用虚拟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超声小探头病理取材与ROSE现场快速诊断相结合诊断肺外周疾病。患者最终诊断为肺结核。

  众所周知,肺部的支气管像树木的根系一样,直径呈逐级递减态势,同时结构也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解剖学上把主支气管(直径1.5厘米左右)到肺泡(平均直径0.2毫米)分为24个层级,而虚拟支气管镜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两种技术相辅相成,以电磁定位技术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螺旋CT图像,模拟出与患者支气管结构一样的图像显示在检查屏幕上,还标出了病灶位置及时在气管镜检查中进行引导,并可深入达小支气管至细支气管层级(第4至12级支气管),就像呼吸科医生在做气管镜检查时携带了一部“GPS精确导航图”,不仅能到达常规检查不能企及的病灶部位,还显著提高了支气管镜检查的深入程度和准确定位,为周围型病灶的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微创诊断解决方案,更有助于将微小病灶尽早地“扼杀在摇篮中”。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病理取材的成功,标志着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的水平、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再上新的台阶。(邱琳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