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做好场馆、全运村工程建设和后续管理工作。加快比赛场馆建设,倒排工期,保障质量和安全,确保如期完工。

  以竞赛为中心,做好赛事组织保障服务。确定《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总日程》和各单项竞赛日程。完成竞赛器材招标采购和安装调试。加快完成竞赛团队的组建工作,对41个比赛项目进行全面测试和合成演练,锻炼队伍,积累经验。

  主动协调,积极参与做好其他筹办工作。坚持节俭办赛原则,做好双先表彰会、开闭幕式、火炬传递、“我要上全运”、市场开发等各项筹备工作。协同做好迎全运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新闻宣传和志愿服务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奉献一届“安全、节俭、绿色、精彩”的体育盛会。 

  2017,对于天津体育,注定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天津体育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围绕办好全运会和完成备战参赛任务为工作重点,建设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繁荣体育文化,以全面从严治党实际成效,推进体育各项事业再上新水平。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无疑将成为2017年天津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全力以赴,奉献一届“安全、节俭、绿色、精彩”的体育盛会。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全运惠民工程”,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服务“健康天津”建设。

  目前,本市已经形成了以青少年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农民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妇女体育和军营体育等九大人群组织为主体的健身体系。同时,在基础设施方面,兴建了众多的健身公园、乡镇文化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等场馆。

  当然,身为东道主的天津体育健儿也在厉兵秣马,希望在家门口举办的全运会上一展英姿。作为天津竞技体育的两面大旗,女排要力争完成全运会“四连冠”的壮举,而拥有张帅、彭帅、王蔷、段莹莹等“津花”的天津网球,则希望延续近年来的辉煌。此外,在武术、举重、柔道、游泳、女子水球等项目上,天津运动员同样具备了不俗的实力。

  在新赛季的中超联赛中,将首次迎来“天津德比”,这是对天津足球的莫大肯定,也会进一步带动青少年足球,以及校园足球的普及和开展。

  可以肯定的是,2017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借着举办全运会的东风,天津体育事业将会全面迈上一个新台阶。

  大力发展

  体育文化 

  体育科技

  强化备战服务保障的科技引领。针对备战冲刺阶段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从训练监控、机能评定、技术分析、伤病防治、疲劳恢复、心理调控、营养补充等不同角度,组织复合型团队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训练创新,形成一线长期跟踪服务,重点领域攻关服务、科技专家咨询服务三个工作层面和人员、资金、仪器、技术四重保障,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复合型保障团队管理新机制。编制备战全运会《运动生理生化指标监控》《运动员心理调控》手册,提供《主要竞争对手分析》,订制服务和手机应用信息平台。通过制订《复合型保障团队管理办法》与《工作标准与规范》,强化过程管理、信息反馈与考核评价,构建以运动项目为轴心的服务运行和以各服务团队为轴心的管理运行双核模式,双轮驱动,以机制创新提升工作质量。

  深入推进“体医结合”。整合体育系统与医疗卫生系统资源,创建天津首家体育医院。开展以损伤诊疗、运动康复为主要特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运动性伤病防治,为运动队备战全运会提供康复医疗保障。以体育医院为平台,通过体质测评、运动处方与理疗康复的一体化建设,不断完善群众健康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体育医院与健身场所的联动机制。

  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加快筹建天津体育职业学院,确保实现2017年秋季招生与入学。探索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完善青少年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机制以及中职、高职、本科相互衔接的培养体系,打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完整路径,构建体教结合新模式。

  促进体育文化建设。围绕全运会和“大健康”两条主线,深挖天津体育历史文化积淀和新时代体育文化特征,推出一批体现体育精神的文化作品;打造一批突出“大健康”理念,将体育核心精神融入“大健康”的体育文化特色活动项目,繁荣体育文化活动,促进群众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强体育博物馆的文化载体与阵地作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体育文化主渠道和自媒体、新媒体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促进体育文化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以“智慧体育”为目标,制定信息化建设规范与技术标准,实施网络基础设施改造,初步开发建设公共数据、竞技体育综合管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育产业资源信息、体育综合业务共享等五个信息平台。努力实现硬件上台阶、软件上水平,使信息技术与各方面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通、内外融通,不断提升体育智力体系和智力能力现代化水平。

  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落实好“全运惠民工程”和20项民心工程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出台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着力构建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围绕“15分钟健身圈”、“五个一工程”、街镇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村)多功能运动场等载体,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机制和保障政策。

  抓好以“全运惠民 健康中国”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和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体活动。广泛开展以“迎接全运会、建设新天津”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办好群众传统型示范体育赛事活动。重点抓好“我要上全运 健康中国人”健身活动、全运会倒计时活动、群体展示活动以及全运火炬传递,把赛事办成老百姓的节日。

  以基层为重点,积极发展全民健身组织。构建“2212”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试行市民健身卡“一卡”制度,打造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平台“两个平台”。

  大力宣传引导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智库建设,开展市民健身锻炼方式、健身方法、体质状况、运动处方、运动营养、场地器材、网络技术及政策法规等科学研究。促进体育与卫生医疗机构有机结合,创建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体育医院。

  进一步完善各区和街镇科学健身指导中心、站点的建设,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伤病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入户工程。

  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实力 努力实现备战目标

  探索竞技体育发展新思路。按照国家体育总局本周期体育政策的变化,明确目标,科学推进深化考核管理,加大备战参赛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运会任务目标,力争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实现竞技体育新突破,取得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

  进一步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调整项目布局。完善以运动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本着同类项目集中管理的原则,尽早实现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管理机构对接。实施精兵路线和尖子机制,调整项目布局,突出优势项目。继续加强体教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

  瞄准东京奥运会和陕西全运会。成立备战第三十二届东京奥运会和第十四届陕西全运会领导小组,制定天津体育系统整体备战工作方案,加强交流引进运动员、教练员,做好备战工作。

  推动天津足球改革。切实落实本市足球改革工作,推动天津足协顺利与市体育局脱钩,进一步明确本市足球发展阶段目标,加快落实本市足球运动改革发展的组织体系、训练体系、竞赛体系和保障体系,加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

  加速推进体育产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制定《京津冀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京津冀健身休闲运动协同发展中长期规划(2016-2025年)》,科学规划与布局三省市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以基础建设、平台开发、赛事推动、冰雪推广、业态拓展、市场培育、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协同工作计划,初步形成京津冀体育产业圈。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休闲产业。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发展社会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冰雪运动项目,支持社会资本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开展冰雪运动培训项目。

  重点打造海河、东疆港、潮白河、武清南湖水上运动设施及水上项目;蓟州区户外运动、冰雪项目;武清、静海汽车运动营地及汽车运动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广“健身惠民卡”,促进体育消费。

  搭建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在各类赛事举办、权益交易等领域,架起供需资源信息平台,开启本市各级各类体育企业交易通道。培育本市体育会展品牌,举办第二届体育旅游展及论坛,鼓励本市社会资本创办国际国内体育用品博览会,吸引世界各地企业参展,为本市体育企业与国内外品牌企业商务合作搭建广阔的平台。

  加强体育法治建设 促进依法行政

  动态调整权力清单,依法全面履行政府体育职能。全面梳理行政职权、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及时动态调整,做到权责一致。推进简政放权,强化放管结合,做好体育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

  做好立法调研工作。启动《天津市全民健身条例》和《天津市游泳场所管理办法》修订工作。以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体育消费、规范体育市场为基点,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好,从制度建设层面提出对策措施。

  强化体育行政执法检查。加强对体育彩票代销网点、公共体育设施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等的执法检查力度。特别是对游泳场所安全检查为重点的体育执法检查,规范体育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保障健身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贯彻落实好《天津市体育局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建立健全法治学习长效机制,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严抓执法人员培训,采取岗前教育、集中培训、定期轮训、日常自学、实地交流等多种方式,强化法律理论和执法实务学习,提高队伍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