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如火如荼发展之时,一类可以匿名发布朋友圈的应用开始悄然兴起。这类应用在满足人们发布信息、沟通交流的同时,为用户减少了“因熟人多而有些言论不敢发表”的顾虑,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类应用是否真如所说“可以保证隐私不外泄”,匿名发布的属性设置又是否会造成诽谤、侵权、假消息蔓延、负能量爆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默默喜欢了你四年多,做了很多极端的事情,我知道你已经厌恶我,但依旧无法自拔。”

      “我恨父母的不管不问,恨朋友的背叛,世界太灰暗,我不会再相信任何人,这个世界只有自己。”

      “今天又偷了吃饭地方的三个碗、一个勺,完全管不住自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很难想象这样有些或极端、或仇世的信息都是来自“朋友圈”的状态。当人们越发畏首畏尾,不敢在“朋友圈”说真话的今天,这样劲爆的言论着实是“难能可贵”的。那么,是否他们真的不再在乎周围人的看法?原来是一种可以匿名发布朋友圈的应用应运而生,帮人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担忧。

      本身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就是一种不愿在现实中过多交流的表现,是一种思想与情感的转移。再处于朋友圈都是熟悉的人,人们存在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熟人的心理,不愿过多暴露自身负面问题给身边人,使得一部分人发生“再次转移”,在相对陌生的环境中宣泄自己的情绪。

      在这里,用户可以“肆无忌惮”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说自己平时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在隐私保障的前提下,大大满足了用户的倾诉需求。【详细】

      1.负能量爆棚:由于带着“假面”,大家可以在这个“大池子”里尽情“乱舞”。

      2.假消息蔓延:除了满满的负能量,“匿名朋友圈”里发布的各种假消息与不良信息,也使这块本不算净土的地方更加“污秽不堪”。

      这种社交平台尽管可以匿名发表,但是不能涉及具体的当事人名字,如果有太明确的导向,很有可能给当事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轻者侵犯别人的隐私权,重者可能获诽谤罪,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详细】

      由于“匿名”属性设定,容易出现一些不符合规矩、不文明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再加上传播的迅猛,给目的不纯之人以可乘之机,容易引发负能量爆棚、假消息蔓延等一系列问题。而且介入这种新鲜事物的群体多是年轻人,社会阅历浅、警惕性较为薄弱,要提高防范意识,保障自身权益不受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