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实验舱里有什么?航天员用长吸管饮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现象?水球在微重力环境中为何变“懒”了……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本市中小学学生积极收看直播,观摩了神奇有趣的太空试验,他们纷纷表示,这是最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从每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成就。

  12日下午,坐落在红桥区的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组织了部分学生准时收看“天宫课堂”,“天宫课堂”结束后孩子们围在一起七嘴八舌讨论着刚学到的航天知识。学校还专门邀请了红桥区少年宫从事航模制作20余年的金国林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动手制作火箭模型,为大家讲解火箭的构造和升空原理。金国林现场手把手教同学们粘接火箭头锥、粘结导向管、安装尾翼,不一会儿一个逼真的火箭模型新鲜出炉。“大家想不想让‘火箭’真正飞起来?”“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答道。操场上,“火箭”在小型发动机带动下,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孩子们心中的小小“航天梦”“科学梦”也和火箭一起奔向蓝天。

  “火箭和飞机都能够飞上天,但获得升力的原理是完全不一样的。火箭之所以能飞,是因为燃料燃烧生成炽热气体,通过火箭尾部后喷产生反作用力。”学生高若菲和小伙伴分享着自己学到的航天知识。“这两年,随着‘天宫课堂’陆续与大家见面,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对航天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更多孩子开始喜欢科学并热衷参与各类科技活动。”天津师范学校和苑附属小学科学教师李庆说,“我们也会继续多方整合优质科普资源,以参与、互动、体验为主要形式开展多样的科普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启迪科学思维、开拓科学视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由于疫情原因,河西区平山道小学全校学生通过网络直播在家里收看。该校二年二班学生张睿哲平时就爱绘制航空科幻画、动手制作一些科技创新作品,他看了航天员陈冬演示的毛细效应实验后,从厨房拿来吸管和水,立即动手做起了实验。“通过航天员太空实验讲解,我知道了在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让吸管里的水自动升高了,看,我用一根细吸管插入水中,水在吸管中只升高了一点而已,水在粗吸管中,液面几乎没有变化。这个实验让我了解到了地面上进行毛细效应实验和微重力环境下的差异,太空实验真是太神奇了。我要努力学习,宇宙还有很多神奇的现象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张睿哲说。

  作为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平山道小学注重学生科技能力的培育。十余年来,该校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初心是给孩子们一段认真学习的时光,在这段时光里开展了丰富多彩航天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学校曾聘请了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到校为孩子们打开太空世界的大门,在全域科普螺旋式上升进程中,促真学习、以真启慧,“航天课”在孩子们的心间播撒下了“航天梦”的种子。“今年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几代航天人开拓创新,我们学校将会以此为契机开展航天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更前沿的航天科技知识。”该校科技辅导员刘燕说。

  12日下午,天津市田家炳中学德育副主任、八年级物理教师王磊的物理课恰好与“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时间相同,王磊通过物理在线课堂带领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天宫授课,观看中还为同学们普及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观看重点,引发了同学们更多的思考,大家表示这是一次充满神奇的探秘之旅,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到了宇宙的奥秘以及体验探索的乐趣,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了心里。“天宫授课是个难得的科学学习过程,航天技术、太空实验运用大量现有科学技术,对学生的兴趣启发比较全面;其次,天宫实验是一次科学实验方法的全方位展示,对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很有帮助。”王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