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滨城,秋韵渐浓,迎来一年中最美时节。
沿着153公里长的海岸线,靓丽的城市图谱就此铺开:它是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是生态之城、智慧之城、港产城融合之城……
这座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交会点的海滨城市,从盐碱荒滩拔地而起、向海图强,华丽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亲临天津视察和出席活动,其中2次深入滨海新区,为区域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滨海新区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落实“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服务“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滨城”之为。
十年间,滨海新区以奋斗者之姿,于一次次改革创新中掀起澎湃浪潮,激荡起奔涌浪花,持续释放新势能、焕发新活力,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滨城“新”答卷。
时代答卷:谋新篇 向未来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滨海新区主动融入其中、服务其中,协同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由京津共建共管共运营,有着高层次人才聚集地的“头衔”。
威努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初创于北京,是国内专注工控安全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将研发中心及供应链管理中心迁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刚刚成为第三批天津市滨海新区杰出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的该公司研发经理王方立说,“滨海新区的人才政策和产业环境给我们提供了诸多便利,现在,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防火墙、安全审计等工控安全领域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石化、军工领域,每年从我这里完成的专利就有五六个。”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毅表示,他们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了一批重大项目、优质企业及创新资源落户。截至目前,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3500家,其中北京来津企业占比由2019年的16%提升至2021年的30%,奠定了“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滨海”的发展模式。
立足大格局、放眼大区域、融入大战略。滨海新区锚定主攻方向,搭台聚贤、精准承接,向北京大型科研院所、平台、企业发出“邀请函”。
走进天津港保税区,代表联想集团最高智造水平的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已正式投产,园区定位为“绿色零碳、数智引领、灯塔工厂”,打造科学可复制的“零碳智造”解决方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联想集团在天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30%,入驻员工达2200人。
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清华大学天津电子院落地已有7年,呈现出科技创新“百果飘香”的繁荣景象。谈及清华大学天津电子院的“成长史”,该院副院长王鹏飞坦言,“收获颇丰,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的‘双赢’。”目前,该院共挖掘清华大学各类成果转化项目118个,在滨海新区孵化聚集企业120余家,其中90%以上来自京冀两地。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世界主要港口普遍受到影响。而作为京津冀和“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天津港逆势增长。2021年,天津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标准箱,实现历史性跨越。
滨海新区发改委协同室主任于朋成介绍,滨海新区致力于打造京津冀配套完善的“产业区”、高效便捷的“出海口”、宜居宜游的“后花园”、能源物资的“供应地”。截至2021年年底,累计引进北京重点项目4729个,超过2015年项目数的14倍,年均增速超过22%;协议投资额将近1.3万亿元,超过2015年投资额的20倍,年均增速超过28%。
经济答卷:强“筋骨” 蕴“新机”
实体经济是滨海新区的根基所在、命脉所在。
十年来,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五大战略”,以及“一基地三区”核心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接连出炉。滨海新区着眼实体经济、放大产业优势、提升产业能级,培育智能科技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石油石化四大优势产业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优质项目持续扩容,优势企业纷至沓来。
在位于高新区的“中国信创谷”,落户滨城八载的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跃升为国产芯片领域“领头羊”。其自主核心CPU从技术“跟跑”迈入“并跑”队伍,致力于让“中国芯”服务社会。公司总经理窦强感慨,“我们的产品拓展到电子政务、金融、电信、交通等多个行业,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芯片年出货量突破200万片。”
我市未来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唯一承载地──南港工业区拥有超千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近千万吨LNG接收、近百万吨润滑油生产的能力,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北方最大的润滑油基地、高端涂料生产基地。近年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立邦、亨斯迈等“大咖”组团报到,带动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强势崛起。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滨海新区产业基础雄厚、行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备,拥有大飞机、大火箭等“国之重器”,丰田、诺和诺德等一批名企,也不乏国网瑞嘉、丹娜等后起之秀。
而带有创新基因的滨海新区始终“在路上”,以信创产业为例,海光信息、唯捷创芯先后登陆科创板,天河超级计算机囊括Graph500榜单全部4项第一,麒麟软件生态适配产品数量突破40万大关……
最新数字显示,滨海新区集聚52家百亿级企业,建起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和机械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2%和15.8%。
民生答卷:解“民忧” 暖“民心”
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人民满意。随着“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建设目标的确立,滨海新区不只是一个高端产业集聚地,更是一座兼具人文情怀的美丽城市。
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便是城市框架的重要一环,关乎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洞庭路壹号小区居民齐先生告诉记者:“我在于家堡金融区上班,现在洞庭路地道开通了,路程明显缩短,路况也好很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海新区筹划改善城市路网交通,仅2021年就有第二大街跨津山铁路桥、洞庭路下穿进港二线地道、闸南路跨南疆铁路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前不久,津石高速天津东段正式通车,与津石高速天津西段及河北省段相连通。值得期待的是,区域地铁也开足马力建设,轨道交通B1线、Z4线、Z2线建成后,市民出行将更加便捷。
民生实事有“温度”,百姓幸福才有“热度”。十年间,滨海新区探索实践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滨城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党建引领共同缔造”体系。各级党组织凝心聚力,健全纵横交织、经纬相联、功能交融、高效协同的党建红网格组织架构,将“党建引领”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主人翁”意识,走出一条为群众、为企业、为基层办实事的新路。
所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滨海新区住建委主任刘墨林介绍,这几年,滨海新区实施安居工程,建设经济适用房、订单式限价商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余万平方米;组织棚户区改造28片,70个老旧小区“换新颜”,今年又有83个老旧小区启动整修,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程也提上日程。
细数“民生清单”,刘墨林说,2021年年底,美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启动,安排重点项目221个、计划总投资5731亿元,涉及轨道交通、双港集疏运、市政配套、生态环境、文旅商业等领域。目前,“十大工程”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到“十四五”末,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将显著增强,生态环境、创业环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绽放芳容。
区委书记访谈
建设新时代美丽“滨城”
──访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加快构建双城互动、滨海新区带动、各区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更高要求、新的使命,滨海新区如何把握发展形势、凝聚起建设新时代美丽“滨城”的强大合力?又将有哪些思路和举措?对此,记者采访了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的精神状态,聚焦双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五大战略’‘四大工程’,加快美丽‘滨城’建设,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扎实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单泽峰说。
单泽峰指出,当前要推动稳经济政策再发力,坚持“稳”字当头,加强支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落实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和保就业各项举措,坚决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同时推动产业发展再升级,实施制造强区战略和强链串链补链工程,重点打造智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对于重大项目建设,滨海新区将再提速,树牢“项目为王”理念,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加快现有项目建设的同时,谋划推出一批新的标志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提供支撑。
在提升“滨城”品质方面,单泽峰告诉记者:“我们牢记‘新区带动’之责,加快打造‘一核两副双港多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围绕轨道交通、双港集疏运、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实施‘滨城’建设‘十大工程’,重点推动车站北路跨海河桥、津潍高铁市政配套、天津港集疏运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
单泽峰表示:“我们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要以滨海新区之稳、滨海新区之为、滨海新区之进,为全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新局面披坚执锐、勇立新功。”
民生新看点
遇见生活中的“小确幸”
每天早上7时,家住中新天津生态城季景峰阁的张丽准时踏上小区的智慧跑道。无需借助智能设备,“聪明”的跑道就能自动给张丽记录跑步里程、卡路里消耗这些数据。“一天的生活都跟‘智慧’有关,乘坐熊猫智能公交、去中新友好图书馆找机器人借书……”张丽用“有趣”形容她的智慧生活体验。
季景峰阁小区是生态城于2020年打造的首个智慧小区,诸如智慧人车管理系统、健康小屋等30个智慧应用场景人人可享、无处不在。“出门扔垃圾,刷脸开垃圾箱;智慧座椅可以依靠太阳能给手机充电;家里配备的智能音箱,语音就能查菜价、打报修电话、联系社区医生……”张丽告诉记者,这些“智慧神器”总能制造惊喜,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生态城不断延伸“智慧触角”,“解锁”新场景。中新天津生态城智慧城市发展局局长王喆说:“从智慧小区、智慧社区到智慧商圈,从城市管理、企业服务,再到医疗、教育等惠民板块,生态城叠加智慧要素,拓展多领域、创新性智慧应用场景,努力让智慧元素覆盖社区、片区和全域,做到有创新、出亮点、见实效,搭建便民、舒适生活圈。”
绘就生态宜居“好风光”
“印象中的保税区临港片区是工业区,没想到还有这么大的公园,风景很不错,以后可以常来逛逛。”家住滨海新区中部新城的周女士所说的公园叫“临港湿地公园”,这里原本是一片盐碱地,通过人工生态修复技术治理,“变身”一座以修复海河入海口生态环境、保护鸟类栖息为目的,兼具景观效果的生态湿地公园,被誉为渤海湾畔的“生态明珠”。该园自2020年10月升级开放以来,人气颇高,目前已是一处网红打卡地。
生态宜居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在滨海新区的南北两翼,有数块生态“宝藏”,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城遗鸥公园等。每到候鸟迁徙季,万鸟翔集北大港湿地,扎营歇脚,这里也因此被誉为“候鸟天堂”。
“滨海新区持续加强生态红线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打造城市绿肺和蓝色海湾,严守220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严禁新增围填海行为,高标准实施北大港水库核心区环境综合治理。”滨海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完成造林11.67平方公里,筑起林网交织、路网贯通的生态体系,为京津冀再造一叶“城市绿肺”;部署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落实“河(湖)长制”,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劣”,绘就水清岸绿、天蓝海碧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