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丕在《燕歌行·别日何易》中曾感叹“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几年前,用这句诗来形容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牧民的出行,可谓是贴切至极——泽库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海拔3500米以上,受高海拔及地理位置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对于相当一部分村级公路来说,春夏车辆还勉强能通行,到了漫长的秋冬季节,冰雪覆盖,通行更是不易。

  “要想富、先修路”,当天津市援青工作组2019年来到泽库开展工作时,解决道路问题、打通交通连接就是摆在他们面前最直接的一个问题。

  从2019年开始,天津援青指挥部先后启动了“15路1桥”“村村联通”“补短板”等道路工程,为泽库县道路交通状况带来了飞跃性的提升,一条条崭新、平坦的公路解决了以前横亘在当地牧民之间的交通难题,老百姓都称之为“连心路”“致富路”。

  津青两地心连心,在两地人民共同努力下,相距再远,相聚也不再困难。虽然仍是“山川悠远路漫漫”,但便捷的通路让“别日何易”、而“会”不再难。

泽库县和日镇智合茂村公路施工现场泽库县和日镇智合茂村公路施工现场

  修建便民幸福路

  “终于可以开车回家了!”这是2019年 11月,郭泽多至夏宗果公路开通时,一位牧民亲口对天津援青干部、泽库县副县长赵岩所说的话,至今令他记忆犹新。

  “学生上学走路不易,牧民进城看病不易,畜牧产品运输不易……”提起过去泽库县的乡村交通状况,泽库县交通局副局长尕藏才让连连摇头。

  泽库县地处高原牧区,气候条件恶劣,村级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多年来给牧区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闭塞的交通是贫困之源、民生之痛,“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畅通由此成为泽曲草原群众最强烈、最急切的盼望。这也让天津援青指挥部的干部职工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自 2016年以来,天津援青干部一面筹措资金、一面实地勘测,就此打响修路攻坚战。经充分调研并根据泽库实际,先后投入援建资金四千余万元,开展实施“15路1桥”“村村联通”项目,疏通村路“毛细血管”,打通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以县道为依托,共新建村级道路223.6公里,使22个贫困村村路得到连通,村村联通路网基本形成,有效地改善了牧区贫困村对外畅通条件,提高出行质量,节约出行时间,被泽库居民称为“连心路”“致富路”。

  在“村村联通”的基础上,还实施了泽库县县域连通工程,新建多禾茂乡至优干宁公路24公里三级油路,打通了泽库县东部干线路网连通,提升了路网通畅能力,加快了货物流通速度,促进了沿线地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2020年年底,泽库县宁秀乡措夫顿公路竣工,“15路1桥”全部完工。天津援青指挥部在“村村联通”的基础上,又启动了“补短板”道路建设。2021年,泽库县王加乡叶金木村通村沙路、泽曲镇夸日龙村公路、宁秀乡乎角日村至赛尔龙村公路三条村路工程又陆续开工,累计里程47.6公里,1704户 6814人直接受益。

  “补短板”连通工程建设之前,当地道路状况为原始牧道,来往县城耗时费力,给牧民群众、学生的出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22年4月“补短板”连通工程全部完工,显著改善了叶金木村、乎角日村、赛日龙村、夸日龙村及其沿线的自然村社牧民群众、学生的出行难问题。

  几年间,以县道为依托,通过“15路1桥”“村村联通”“补短板”等道路工程的建设实施,让泽库县的每个村落都接入了道路网络,为当地居民出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王加乡叶金木村通村路的施工现场,尕藏才让伸出大拇指点赞:“有路才有出路,天津的兄弟姐妹、泽库居民能尽快地出入山,美美地致富。”

道路硬化与外墙施工中道路硬化与外墙施工中

  环境提升不落下

  道路通畅了,村落人居环境的改善也不能落下。加快农村环境整治,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的重大举措。在天津援青指挥部的统筹规划下,泽库县的多个村落开启了升级改造建设。

  麦秀镇贡青村的村落人居环境改善建设项目,建设村内道路硬化2.3公里、路灯、环卫设施等,总投资1800万元,其中天津援建资金800万元。

  针对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其中部分资金还用于桑哇完小修缮,主要建设教学楼A、教学楼B的外墙粉刷、室内粉刷、更换门窗、食堂改造、新建门卫及地坪等内容。该项目主要受益村为泽库县麦秀镇贡青村,受益人口为140户562人,其中贫困人口为43户144人。

  同样位于麦秀镇的多隆村,是隐匿在幽静山谷中的安静山村,这里质朴、纯洁,一尘不染,恍如世外桃源。但因为地势原因,道路常年被水冲坏,墙面、路灯也尚不完善,排水沟等基础设施有所缺失。赵岩说:“多隆村地处偏远,村内原有硬化道路破损,路灯年久失修,缺少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点,没有雨水收集排放明渠,给牧民群众、学生的出行、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改善这一现状,天津援青指挥部会同县住建部门多次到该村调研,投资500万元,对多隆村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提升改造。该项目的实施使300户1227人直接受益,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乡村振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多隆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完工,受益人口为300户1227人,对多隆村原有的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提升,并有效改善了生活垃圾无固定堆放点、夜晚出行难等问题,项目的建设在改善村容村貌的同时,对加快该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各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道路硬化,墙体焕然一新,路灯复明,垃圾有了集中堆放的地方,雨水收集排放明渠等基本设施配套完善,这个纯洁的小村庄“水到渠成”地变身美丽村庄。

  “麦秀镇多隆村、贡青村的美丽乡村项目、提升人居环境项目,共惠及了当地居民440户1789人。建设完成后,极大提升了村庄整体形象,美化了村庄环境、改善了人居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同时也提升了交通条件和出行质量,村民的生活、出行环境有了根本的改变。”赵岩说。

草原中的卫生室草原中的卫生室

  暖心草原“一点白”

  驱车走出泽库县城,穿越美如画的泽曲国家湿地公园一路奔向草原腹地,遍地的牛羊与蜿蜒的河流诉说着这片草原的丰饶与广袤,而就在这茫茫草原的中心,安静地矗立着一座全新的卫生室。

  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高原之上,雄鹰和秃鹫盘旋的天空下,是天津援建的泽库县宁秀镇小泽库滩卫生室项目。那苍茫牧区里的一点白色、小小的卫生室在外来人眼里或多或少都显得有些与世隔绝。然而,当地牧民洛白却有着不同的看法——这片广袤的草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夏季牧场,这里基本没有公建设施,更别提卫生室。“夏季来到这里放牧,以前如果孩子生病发烧,便要穿越整个草原,去50公里之外的乡、镇卫生室看病,路不好走,时间很长。”洛白笑了笑说,“有了这个卫生室对于我们来讲太实用了,这个卫生室可以方便我们周边的数千牧民。”洛白质朴地笑着说。

  苍茫草原上的这一点白色,如同白色的哈达,承载着满满的情谊,在白云生处更显得弥足珍贵。

  天津援青指挥部开展的泽库县卫生所援建项目自立项以来,援青干部多次到这里督导进度,并深入牧区一线了解牧民所需。大草原上的小项目,着实暖了牧民的心。

  赵岩在介绍泽库卫生院项目的实施情况时说,天津援青指挥部遵循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原则,用有限的资金保障了大山深处牧民的身体健康,体现了海河儿女对藏族同胞的无限深情。美丽乡村建设更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好体现,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生产条件,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村子整体实力提供支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青海大地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我们天津的力量,饱含海河儿女的深情。

  来源:《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