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停滞、订单延迟、运输受阻……对于外贸行业来说,过去一年“出海”之路风高浪险。为稳外贸保驾护航,天津精准实施帮扶措施,促进新业态发展,打出战“疫”组合拳,助力企业保订单、防风险、稳经营。
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340.66亿元,下降0.1%。其中,进口4265.54亿元,下降1.5%;出口3075.12亿元,增长1.9%。这份成绩单,如何得来?又该如何解读?
看结构:内生动力增强
一季度同比下降13.7%,上半年降幅收窄至3.3%,全年增长1.9%──2020年天津外贸出口的关键词,除了“先抑后扬”,还有“结构优化”。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市统计局数据,去年,我市一般贸易出口增长10.7%,快于全市出口8.8个百分点,占比56.8%,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另一大亮点在外贸主体。去年,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1%,快于全市出口19.1个百分点,占比43.5%,比上年提高6.8个百分点。从天津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整体数据来看,我市民营企业去年进出口值超2700亿元,数额和比重连续5年保持增长。
“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已接近我市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标志着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加强,民营经济日趋活跃也是贸易结构优化的体现。”天津外国语大学“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院长冯雷鸣分析。
在他看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我市“六稳”“六保”政策的密集出台。2020年,我市将为外贸企业纾困解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专班,助力复工复产;推广便捷模式,提高物流通关效率;加强金融支持,丰富企业融资渠道;发力线上营销,引导企业拓展市场;提供法律服务,及时解答企业法律问题。
“系列举措相互支撑,为外贸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冯雷鸣说。
看突破:实现多个“首次”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重压之下,外贸出口探出新路。去年,天津食品、农产品出口实现了多个“首次”:津产米制品首次出口欧盟,板栗首次出口加拿大,巧克力首次出口泰国,啤酒首次出口澳大利亚……还有一些产品出口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去年我市番茄酱出口值达9.9亿元,占全国的21.1%;出口葵花子5.3亿元,占全国的11.7%。
每个从零到一的突破,都蕴含着新的市场机遇;每个从零到一的突破,也都非一日之功。去年春节期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市农产品出口严重受挫,2020年2月单月同比降幅达25.8%。为稳定外贸,天津海关、市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出台多项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随产随验、随装随检、可追溯放行,同时,保障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减少码头物流搬倒环节。经风险分析,对部分企业实行“一次检验、分批放行”和“同源监管、定期抽检”的便捷通关举措,确保农产品抢“鲜”出口。
多点开花,整体加速。据天津海关统计,2020年我市农产品出口值达71.3亿元,同比增长17%,是近10年来的最高值,成为疫情期间拉动我市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
除此之外,去年我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医药材及药品出口也表现突出,同比增幅分别达15.7%、9.1%和26.9%。进口方面,电子技术、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口同比增长7%和9.7%,制造业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看潜能:新业态势头足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人的购物方式从线下转到线上,我们团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更有战斗力了。”云动力(天津)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跨境电商出口业务,通过海外仓模式将国内的产品销售给国外消费者。公司总经理王啸巍告诉记者,去年,企业的整体销售额接近20亿元,和2019年相比翻了一番。
过去一年里,跨境电商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突出重围,逆势而上,为稳住外贸基本盘增添强劲动力。2020年7月,天津成为全国首批跨境电商B2B(企业对企业)出口监管试点之一,企业可以享受优先查验、一体通关、便利退货等优惠措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市跨境电商B2B出口货值就突破10亿元大关。
新业态催生新动能。天津海关数据显示,近5年来,跨境电商、融资租赁、保税维修等新兴业态在我市快速发展,呈持续上升趋势,去年的贸易总量比2016年增长了40多倍。
对此,冯雷鸣表示:“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稳定外贸增长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成为天津外贸稳增长的新动能、新优势、新引擎。”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影响全球,外贸发展依然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保持开放之姿,探索创新之路,开启2021,天津外贸再踏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