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节假期,“人民英雄”国家荣誉获得者、国家名中医张伯礼院士仍然没有休息。5日15时许,他来到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坐诊。4个多小时,30余位病人,记者现场采访见证,张伯礼用仁心仁术解除患者病痛,力做患者生命质量的守护者。

  来自津南区69岁的患者王淑娟,是张伯礼大夫22年的老病友了。她告诉记者,多年来在自己心目中,张大夫就是一名知心朋友,每次看病,都是在幽默的拉家常氛围中开始的。现场记者看到,张伯礼院士一搭上脉就和王淑娟聊开了。“外套穿上吧,别感冒了。”“着急啊,一着急就上火。”“替谁着急,替特朗普着急啊?”“替我自己着急,这些日子疼痛加剧了,胸口憋气难受得不行,看这意思要完蛋呗。”“噢?那快把遗嘱写好了吧。”“写嘛遗嘱,完事一撒手闭眼就完了。”“要我说您就是自找的,看看穿这么薄,你这体质容易受凉,这是游走性关节痛,跟受寒有密切关系。不是心绞痛,您这疼痛和憋气服药后能够缓解,赶紧穿上外套吧!”……幽默打趣之间,张伯礼将药方写出来了,并嘱咐王淑娟熬药的细节。拿着药方,王淑娟站了起来,“你保重吧,我看这些日子,你都忙坏了。”“咱们都保重。先吃这些药,一剂煮三次,分两天喝,服药后再来找我看一次。”张伯礼话音刚落,王淑娟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回到医院走廊,王淑娟告诉记者,每次张伯礼院士看病都是这样贴心,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一个细节。几年前张伯礼给自己看完病后,听下一个患者家属说,患者年龄大了腿脚不好不便上楼,还坐在医院楼下的车里。张伯礼二话没说,立即下楼,直接在车里把脉看病。“当时患者家属激动地都哭了,张院士下楼把脉这个细节,我能记一辈子。”王淑娟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张伯礼专门在医院一楼开辟了特殊患者诊室,专门方便腿脚不方便或乘坐轮椅看病的患者,而且每次门诊尽可能优先看诊。

  王淑娟告诉记者,对于一些沉迷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张伯礼对话点滴细节中调侃“感化”病人给予警醒。记者现场看到,患者张有庆被气呼呼的老父亲拽着走进诊室。“刚才我说前面那位病人、每天喝一斤酒的大爷的话你都听见了吧,你今年才45岁,每天喝多少?三两半斤,那最后结果也跟他一样。把大爷这个CT片子照下来,搁在你屋里天天看着,以后你老喝也就是这个结局。”“我这儿子顽固,管不了他。”“老爷子您也来了,这也有您的不管教的责任啊,您管不了,那挂我号,我替你管他。看,你这颈动脉粥样硬化跟酒也有关系,酒伤肝也伤害血管内膜,还有你下肢动脉也有问题,腿凉吧,血管也狭窄了,还喝还抽!什么?推不掉的应酬,往死里发展的应酬你也去呀。都是花钱找病,你还年轻赶紧改正还有修复的机会。”“张教授,我爹在这了,我跟您承诺,我保证立即改,今后不喝酒不抽烟!”“好呀!真的觉悟了。”张伯礼的几句玩笑话,让患者父亲的气消了。就张有庆咨询是否心脏支架的问题,张伯礼从专业角度给予了解答。“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张教授对病人负责,给我解释清楚了并提供了解决的方案,这回我心里有根了。”张有庆说。

  时针指向19:50,夜色已浓,医院外面灯火阑珊。最后一名患者来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王立新带着爱人赶来复诊。“我爱人的病算是疑难杂症了,别处钱花了不少病没看好。上回张院士给看了后我们觉得很有效果,这回复诊我们期望更大了。”王立新对记者说。记者现场看到诊台前围坐着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和医院的年轻医生,认真观察张院士全程问诊、检查病状、修改处方。该医院作为临床实践和教育培养人才基地,张伯礼也择机给学生和年轻医生演示舌象察看细节,接诊技巧,诊治思考,以提高他们的医术技能。张伯礼告诉年轻医生,不要模仿我,你们接诊要谨慎细致,态度和蔼。治疗上也力求有自己的特色,疗效才能是硬道理。

  记者现场看到,4个多小时,张伯礼院士连续坐诊,没喝过一口水,更没上过厕所。现场的学生告诉记者,张老师每周都会有三个半天是这样这样度过的,这对于72岁的他来说,属于高强度工作。从武汉抗疫回来后,张院士的科研教学会议管理工作也排得满满的,每天连轴转,但是不论如何忙碌,他都会保证出诊时间。“工作是我每天快乐的源泉,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有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的爱心和责任心。我们要把患者放在心里,护航生命守望健康是医生的责任。”张伯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