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记者从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以来,和平区助力甘肃省靖远、会宁、舟曲三县脱贫攻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明确11个专项工作组专班推动,累计投入4.2705亿元。截至今年2月底,靖远、会宁、舟曲三县,都已经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和平区连续三年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

  和平区从打造“全链条”产业入手,发挥“吸附”效应,把贫困户牢牢“粘”在产业链上,先后为受援地区引进企业19家、援建扶贫车间136个,吸纳就业及利益联结带动贫困人口11105人。针对受援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模式单一、产品缺乏深加工等问题,通过企业家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形式,积极推介当地特色产业,使企业变兴趣为意向、变意向为项目,最终形成集“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帮扶格局,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坚持因地制宜,投入488万元,与会宁县、甘肃长征药业公司共建中药材加工车间,实现当地党参、黄芪等特色药材就地种植、加工,既节省了企业成本,又提高了产品价值,辐射带动周边10个乡镇,年产量达1.5万吨,实现总产值2亿多元。在做好产业扶持同时,注重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模式和技术输出。比如,创新“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利润分配模式,将帮扶资金配股分红,确保配套资金年收益不低于8%,带动靖远县富坪村、新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00户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和平区聚焦产品消费的难点、痛点、堵点,帮助受援地区打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助推企业开拓市场。截至目前,和平区累计销售扶贫协作地区农特产品1.58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9216人。针对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利用和平区商贸产业高度集聚、消费市场繁荣活跃等优势,以企业订单保障贫困户种养殖。比如,鼓励企业与种植户签订农产品收购协议,既帮助农户解决销售之忧,又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稳定、有质量保证的原料供应。

  和平区坚持“志智”双扶,发挥基础教育资源优势,为当地脱贫攻坚提供内生动力。累计投入1429万元,先后对大芦镇叶滩小学、三滩镇吴湾小学教学楼等进行提升改造,使学校成为“最美的建筑”,为当地贫困家庭子女“应学尽学”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和平区坚持师资培训和深耕课堂并重,选派多学科顶岗任教教师30余人,送教送培教育专家60余人,培训受援地区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医生等专技人才1600余人次,并根据当地需求,将部分教师支教时间由一年延长至一年半。依托“和平智慧校园”网络平台,与受援地区开展远程教研、课堂教学和学生思政教育活动,提供自主研发精品课程资源2500余件。以学生“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为目标,抽调新华职大和中华职专优秀管理干部3人,赴舟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挂职,设立汽修、建筑、酒店等6个专业实训基地。聚焦特色农牧和文化旅游产业,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实现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2019年,学校招生596人,创历史新高,全校752名学生中建档立卡180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作用初步显现。

  和平区做好“民生扶贫”文章,心系群众纾难解困,实施多层次结对帮扶和认亲活动,全体区级领导和相关单位处级领导干部,与110个深度贫困村、130户贫困户结对,首创“四个一”机制,即一张贫困户基本情况表、一张通信方式联络卡、一封致甘肃亲戚的信、一本记录困难需求手册,深入了解贫困户生活情况,帮助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脱贫信心。街道社区分别与6个乡镇、7个贫困村结对,帮助受援地区到天津就业282人。同时,和平区与8个县级医院结对,进行远程医疗指导,提高常见慢性病诊疗和急症处置能力。依托“云鹊医”线上平台,由三级医院主任专家授课,开展12个专题培训,覆盖率达83%。比如,市眼科医院义诊眼病患者140余人,开展51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捐赠8万元非接触式眼压计。一位术后重见光明的回族老奶奶眼含热泪,用当地方言重复着“我又能看见了,万分感谢党和政府。”此外,全部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与受援地区91所学校签订“联盟学校合作框架协议”,采用“一对多”的方式,建立“1+1+N”结对校联盟,开展“云端”音乐会、主题微班会等活动,帮助两地学生共同成长,建立起新时代“同窗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