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高频词“内卷”日前被评为今年十大流行语之一,这一热词涉及的复杂社会现象在教育圈也掀起一股讨论之潮。人们用“内卷”形容学习或考试的非理性内部竞争、内部消耗或停滞不前,教育领域里扭曲教育规律的“内卷”现象足以让人警醒。

  据报道,当今不少大学生被“内卷”所困,难以从外在设定的轨道里逃脱、解放出来。比如为了获得奖学金或保研资格,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同学不断比拼学习时间;为了在考试中多拿几分,不断提高刷题的数量和频率等等。如此诱发的持续恶性竞争,让大学生们陷入“内卷”的泥淖。身陷“内卷”泥淖的并非只有大学生,中小学生及家长对此也有深切体会。近年来,普教领域不断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一名家长给8岁的孩子报了11个暑假补习班,有位北京的全职妈妈每周开车带着孩子奔波于各个培训辅导班之间,孩子吃饭、休息都在车上……这些都是典型的“内卷”现象。不少中小学生在这种持续加码的学习竞争中承受着超负荷的重压,身心健康堪忧。

  应当说,教育领域出现的“内卷”现象,体现的是一种与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负能量。要从根本上破解“内卷”问题,就应创设让学生得以更好实现“外展”的时间和空间。这就需要更多的家长及孩子充分认识到“内卷”的弊端和危害,并与学校、社会协同一致,拒绝“内卷”,扭转唯分数、唯升学(就业)的功利主义评价导向,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