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清区谢荣征老人的家,90岁的他正在看电视剧《毛岸英》。“看着毛岸英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史,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时代,回到了我们曾经浴血奋战的日子。”他说。

  说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打开了话匣子:“1950年10月,我跟随部队一起奔赴朝鲜。”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谢荣征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我们刚过鸭绿江,就打了第一次战役。”谢荣征说,当时有个战友,刚16岁,在战场上被刺刀刺破了棉衣,一见没事,赶忙扔了一颗手榴弹,“敌人见状就跑,我们就追,可人家是摩托车,我们只有两条腿,虽然在武器装备上落后了很多,但那次战役,我们歼敌15000余人。”

  “打得比较漂亮也比较顺利的,是第三次战役,经过两天一夜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过‘三八线’,打破敌人‘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并在世界上产生非常大的政治影响。”他回忆道:“打得最激烈也最艰苦的,是第四次战役,我所在的部队担任横城战役防御作战,一打就是七天七夜。”

  那场战斗中,部队伤亡严重,全连一百多人,近一半倒在了血泊中。因为当时救援物资极其有限,谢荣征成了朝鲜战场上有名的“人肉担架”。“我一次次背起受伤的战友,把他们用绳子捆在自己身上,两个人在下边推着我,我拽着山上的荆条慢慢往上爬,边打敌人边翻山越岭把伤员护送到安全地带,有的战友就牺牲在了我的背上。”说着,老人的眼里噙满了泪花。

  在经历了朝鲜战场的血雨腥风后,谢荣征迎来了另外一个光荣的使命──参加1951年国庆阅兵。“当时,我是第二个方队的排头兵,随后1952年、1953年也先后参加国庆阅兵,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感觉很光荣,也很自豪。”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