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静海区台头镇北二堡村草木葱郁、河清岸绿。村北头游乐广场上,70年的连理杨沐浴在明媚的阳光里,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不远处的子牙河碧波荡漾、蜿蜒流淌,高低错落的亲水平台边停靠着几条崭新的游船。岸上,一根木杆上高挑着醒目的“义渡码头”四个字牌,与古香古色的凉亭相得益彰。
北二堡村共有83户、286名村民。这里既无房产土地加持、也无产业支撑。三年前,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到2万元,是年轻人不愿意留下来的穷村。如今,不仅很多村民回来了,游客也一批接一批来了。
逆袭,如何实现?村民们说,这都缘于驻村结对帮扶工作组的真诚帮扶。
凝练文化IP 打造“村庄版田园综合体”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一位来自市区的游客,站在村内的文化墙前,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印刻在墙上的宋词,感受着这个美丽村庄的文化味道与田园气息。
“村庄规模小、收入渠道单一、产业发展面临瓶颈一直是困扰着我们村发展的难题。”村委会副主任刘金奎坦言。
2017年,驻村工作组入驻,给村里带来了发展生机与活力。
“这样一个村庄要想脱贫致富,出路在哪里?”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帮扶组组长赵州魁告诉记者,刚进村时,这是他和帮扶组成员反复思考的问题。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个村看起来没有什么资源禀赋,实际上也藏着不少‘宝贝’。”考试院的三位帮扶组同志踏遍了村里的每一寸土地,走访了每一户人家。赵州魁捧着厚厚的设计册告诉记者,这个村庄是清中期形成的原生态村庄,建村以来崇耕尚读,文化积淀深厚。同时,村庄坐落林海之中,依傍子牙河,生态条件良好,地理位置优越,城区市民自驾便利。在经过反复研究并征得村集体和村民同意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生态建村、旅游富民”发展思路,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村庄版田园综合体”。
有了发展目标,工作组深入挖掘村庄历史,归纳出“起于洼淀、兴于河运、盛于科举”的村庄文化脉络。以清末举人郭宪章家族史为切入点,梳理呈现“家文化”的深刻内涵、传承路径及其现实价值,据此凝练乡村旅游文化IP,设计出村庄三街六巷、池塘道路命名系统,启动村志编纂和为每户定制“家风家规”。
建和美乡村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在村内码头边上,有两幅“北二堡美丽乡村规划鸟瞰图”,村民们每每看着,内心便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蓝图已绘、目标已定,群众干劲十足。街道按照仿古风格进行了规划整理、粉刷装饰,多家清新、规范的民宿院落相继落成,同时铺设了环村健身步道,在村边子牙河两岸栽种了观赏树苗。
行走在北二堡村,蓝天绿树红砖白墙交相辉映,粮仓、犁、磨盘静静伫立在农家旁,一处处小菜园子绿意浓浓,郊野田园的美景让很多游客感慨“找到了乡愁”。
“过去村里是晴天一身土、夏天两脚泥。”在广场散步的79岁张大爷回忆说,“现在在村里住着真得劲儿,有树、有水、有亭子,亲戚们来了都说,村里建得跟花园一样,都羡慕着呢!”说着,张大爷喜上眉梢。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北二堡村蝶变的秘诀在于帮扶组因村施策,真抓实干。为推动规划落地,驻村帮扶组投入资金近80万元,建造2座旅游厕所,种植河岸600棵苗木,播种350亩花草,安装夜间灯光景观,向高校艺术专业师生征集设计旅游LOGO和“小小状元郎”系列文创产品,帮助改扩建义渡码头、搭建亲水平台、美化码头垛墙、拓宽入村道路、设计精品民宿,村庄于2019年获评全市“美丽村庄”。
兴旅游富民 村集体强起来 村民腰包鼓起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北二堡村义渡码头旁的广场喧闹沸腾。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蹈、孩子们的笑声、各式烧烤“点燃”了整个广场。“夜市”成为北二堡村夜间最美的风景,也成为本村及周边群众休闲纳凉的首选。
“‘夜市’是去年打造的新业态,作为‘农旅’新模式,不仅受到了本村村民及周边群众的欢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载体,进一步聚拢人气、聚拢商业,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赵州魁说。
“‘夜市’在夏秋季节,日均游客300余人,月均营收20余万元,带动了村内10多户村民创业,吸引了周边村庄30余人就业。”刘金奎介绍说。
让村集体强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是结对帮扶工作的根本。为营造乡村旅游氛围,结合规划的推进,帮扶组带领村两委采取“村庄搭台,团队进村”的方式,成功举办油纸伞节、第二届农民丰收节、西瓜文化节和多场消夏晚会。同时,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注册北二堡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和北二堡新田园商贸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为主体,制作生态精品杂粮,代售天立特色醋,精心设计外包装和宣传页,参加京津冀年货节,年销售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