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礼自今年1月16日在家休完假离津返回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至今已有近3个月未曾返家。

  作为天津食品集团派驻新疆的扶贫干部,杨建礼在新疆的职务是和田地区津垦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电话中记者询问他何时可以返津省亲,他答:“没有时间表,今年是扶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因为疫情耽搁的时间我们要抓紧抢回来,顾不上回家。”

  杨建礼与他的同事们春节假期不归家,坚守在新疆和田,坚守在河北承德,要完成一件大事情──要在两地分别建成百万只规模的肉羊项目,帮助当地政府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防止返贫。杨建礼告诉记者,疫情暴发时,援疆干部中的大多数已经按照原计划返津休假。留在新疆策勒、于田两县的援疆干部大约在10名左右,分布在新疆的5个公司。

  “留守新疆的人员一人分饰多种角色,在大门口时是保安,在羊舍时是饲养员,在场区则充当疫情防控的宣传员。”他说。

  为了在特殊时期完成打赢扶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两大重任,留守的援派干部第一时间把天津食品集团发放的《公众防护指南》影印张贴在宣传栏,并拜托会汉语的维吾尔族同事进行翻译,面对面为同事们讲解。

  疫情开始的时候,策勒、于田的两个羊场刚刚购进5000多只羊,这批羊按照饲养规定,也需要进行隔离饲养。

  为保证羊只能够安全进场,杨建礼一方面带领技术人员按照规范标准,每天对羊只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另一方面,带领全场员工进一步增加生物安全管理意识,加强羊舍通风和环境消毒,严格执行羊场卫生防疫制度,按时做好羊只免疫、驱虫、消毒等工作。根据当地防疫工作要求,各村需要封路,但羊只急需的草料也被挡在了距离羊场150公里外的民丰县。为确保羊只饲喂,满足贫困户养殖需要,得知消息当天,杨建礼彻夜未眠,一直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协调沟通,最终在严格执行防疫要求的基础上,使得这批饲草料顺利进场,保障了羊场正常生产。

  在新疆负责管理财务与行政工作的何淑琴、李淳是留守人员中仅有的两位女士。巾帼不让须眉,她们白天负责测温消毒,负责跳进羊圈协助母羊生产、照看羊舍里的近万只羊;到了夜晚,又坐回到电脑桌前,整理数据,统计报表。

  “将时间掰开了揉碎了用,每个人都被安排24小时值班,这是我们共同经历的这两个月的工作常态。”留守策勒县的何淑琴说。

  天津津垦牧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王江星告诉记者,由于天津飞往新疆的航班停飞,回津的援疆干部们不能按时返疆,为了能够让于田县的津垦通和农牧业有限公司及时恢复生产,远在天津的技术人员就开通视频,远程指导当地的员工熟悉各项流程,厂里因而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肉羊们急需的饲料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机械的轰鸣声,像解决问题的号角,吹开了援疆干部头上的愁绪。”王江星说。

  津垦通和农牧业有限公司自去年12月试车生产以来,从今年1月份的月产200吨饲料,到3月份,月产已近600吨。

  这样的24小时利用微信视频通话远程指导,也用在了应对新疆当地贫困户遇到肉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答疑中。

  “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技术人员无法上门为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大家就转变观念,在线答疑解惑,远程指导乡兽医站技术人员对贫困户羊只进行治疗。”王江星介绍。

  疫情期间留守河北承德的干部有4人。“我们留守期间正好赶上羊只产羔期如期而至,援派队员们坚持每天巡视在羊舍,时刻关注羊舍的温度、湿度,面临严寒多变的天气,为初产的羔羊安排设置了暖床,保证了小家伙们安全、顺利度过最脆弱的时期。”援派到河北项目的李岩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也是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他告诉记者说。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确保防疫、生产“两不误”。截至3月底,新疆、河北两地共计接生羊羔3000余只。

  王江星告诉记者,3月中旬,援派新疆的队员已全部返岗工作,“新疆和田地区规模化肉羊产业园项目”也在3月底开工建设。

  “这个项目将分别在于田、策勒两县现有项目基础上,再扩建一座存栏3万只核心种羊场和一座存栏2万只肉羊扩繁场,通过引进优质基础母羊与种公羊扩繁,辐射带动农户从事肉羊品种改良。”王江星说。

  他说,在当地政府的严格管控和大力支持下,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搅拌泵车、混凝土罐车等近20余台设备日夜轮动,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基础开挖、土地平整、地基浇灌等工作,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

  “同时,河北津垦猎苑、新疆津垦奥群、和田津垦牧业正在积极联系羊只购进工作,近期将再购进3万只羊,到6月扩建项目要完工,同时要完成5.5万只羊的购进任务。‘指标不减、进度不变’,扶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全力冲锋!”王江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