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的东西安全不安全”,这是老百姓对于食品安全最朴实、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7月8日,2019年天津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正式落下帷幕。从6月19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开始,我市有关部门开展了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咨询、宣传、走基层的系列活动。

  关于食品安全,我市总体情况如何?作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存在哪些消费误区?提升食品安全,我市监管部门做了哪些工作?作为市民,能够通过哪些手段直接了解食品安全情况?在刚刚过去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记者走访了相关方面。

  上半年

  抽检合格率97.5%

  今年,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计划开展监督抽检21972批次,并计划对乳品开展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专项检测20000批次。同时,继续坚持每周公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截至目前,已公布27期抽检信息。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各项任务均在有序开展中,抽检品种已覆盖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饮料、调味品、保健食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等29个食品大类;截至目前,抽检合格率为97.5%。

  其中,不合格品种主要为食用农产品、调味品、炒货及监管制品、蔬菜制品、罐头、淀粉及淀粉制品等,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微生物超标等问题。乳品三聚氰胺和黄曲霉毒素M1专项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要求。

  “针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相关核查处置工作正在开展中。”市市场监管委抽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市场监管局针对食用农产品计划开展监督抽检9480批次,目前也正在有序进行中。”

  最严谨标准 最严格监管

  最严厉处罚 最严肃问责

  食品安全坚持法治先行,我市陆续出台了《天津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办法》《天津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天津市关于加强食品药品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若干规定》《天津市食品安全责任规定(试行)》《天津市食品安全条例》已进入市人大立法调研阶段。

  食品生产环节,加强对获证食品生产企业日常巡查,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食品销售环节,构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推进销售环节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建设;

  餐饮服务环节,着重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和网络餐饮服务监管,着力推进“明厨亮灶”;

  保健食品环节,实现量化分级管理,全面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护老行动”,并大力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从后厨到餐桌 严把每道安全关

  洗切食材 烹饪饭菜 食材存放一览无余

  上周日中午12点左右,南开区鲁能城五楼,北李妈妈菜商铺门口已经有不少顾客在等位,等位之余,商铺门口竖立的大屏幕引起不少人注意,屏幕最上部分实时切换播放着这家餐馆后厨各个角度摄像头拍摄内容,后厨操作间内,工作人员无论是洗切食材,还是烹饪饭菜,以及食材存放情况都一览无余。

  “这个挺好啊,厨房里在干什么,都能看得到。”一位正在等位的中年男性指着屏幕,对同去的一位女性说。

  “确实不错,看着还挺干净的。”对方回应。

  “商场集中推行‘明厨亮灶’以来,我们是第一批安装的商铺,通过这种方式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对我们商铺的营业额也有提升。”北李妈妈菜鲁能城店店长王禹介绍。

  记者在鲁能城餐饮集中区域发现,大部分餐饮商铺门前都安装了展示后厨的立式显示屏,有的商铺不仅设有开放式厨房,还同时安装了视频播放显示屏。

  “店铺经营人员健康证信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情况、店铺负责人、食品追溯相关情况都能在电子屏上公示,让消费者安全进餐。”南开区市场监管局水上公园街市场监管所所长朱振全介绍,“鲁能城是天津市放心餐饮一条街之一,今年我们以其为突破点,大力推广‘明厨亮灶’。”

  “后厨不仅能通过透明玻璃看到,还能通过视频屏幕看,我吃的这碗面是怎么做出来的清清楚楚,觉得吃得挺放心。”在隔壁店铺蓉李记成都名小吃就餐的市民高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鲁能城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对接‘明厨亮灶’安装相关事宜。能够为消费者提供透明、安全的进餐环境,而且是免费安装,商户都积极响应。目前67家餐饮商户中,已完成45家,剩下的22家正在按照计划安排安装,预计7月底前将全部完成。”鲁能城客服经理董姿圻介绍。

  “推动实施‘明厨亮灶’能对入住餐饮商户实现更好管控。”董姿圻说,“我们的运营人员每天都要对商户后厨卫生、食材保存、垃圾清运、碗筷等设备清洗情况进行监控,‘明厨亮灶’提供了更便利手段。”

  年底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全覆盖

  “明厨亮灶”可以算得上是百姓感知日常食品安全最为直观的方式。为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诚信守法经营,规范公开加工过程,推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去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餐饮服务明厨亮灶工作指导意见》,按照要求,今年我市“明厨亮灶”率要达到100%,而目前我市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有10242家,“明厨亮灶”率仅有19.5%。

  针对差距,市市场监管委结合天津实际,统一“明厨亮灶”标准,即视频播放(视频显示)、网络直播(手机APP、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网页视频直播)、透视明档(透明玻璃窗或玻璃幕、隔断矮墙、开放式厨房或设置窗口等)三种形式,并加大力度指导小餐馆进行改造,把送菜口非透视墙面换成玻璃窗或玻璃幕,或将送菜口开大,设置为窗口,让消费者通过透视明档或窗口能看到操作间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在受理食品经营许可新办申请和现场审查时,积极提示申请人在布局设置、餐厅装修、设备安装中考虑满足“明厨亮灶”要求,做到在开业之初即实现“明厨亮灶”。同时加强与辖区教育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确保年底学校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100%。

  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推广直播

  随着外卖业快速发展,很多消费者对于外卖平台实现“明厨亮灶”呼声颇高,市场监管部门也督促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实现手机APP直播,推进网上“明厨亮灶”。目前我市部分区已经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工作繁忙,没空做饭,家住河西区的纪先生经常点外卖,但外卖的食物是否安全,这个问题经常使他困扰,不过,最近他的困扰解决了。

  河西区“明厨亮灶”建设工程率先在外卖平台试点,去年下半年首批100家餐饮企业签署入网协议,消费者通过外卖平台点餐,可通过点餐APP远程实时查看商户后厨情况。

  消费者打开手机APP,找到需要订餐的商家,在“商家”里找到“明厨亮灶”,点击进入就能看到后厨的实时情况。“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纳入“明厨亮灶”外卖平台的130家餐饮企业,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在商家提供外卖的营业时间内,查看其后厨从洗菜到烹饪再到出餐的全流程。

  河西区市场监管局餐饮稽查执法队队长施成军表示,河西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原则,实施餐饮服务企业现场操作与外卖平台对接工程,鼓励已实现“明厨亮灶”的300多家企业自主入网,构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信息化平台”。

  网络直播式“明厨亮灶”有序推广,记者了解到,我市市场监管部门正通过食品安全责任约谈,督促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通过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的网页视频展示操作间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实现网上“明厨亮灶”,目前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正着力推进,其中,“饿了么”、“饿了么星选”今年6月召开了全市网上“明厨亮灶”工作推动会,通过表彰网上“明厨亮灶”优质客户,有力地推进了网络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提升。

  陪餐让特定人群更安心

  “6月27日,按照上级安排,我们所长带着我去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陪餐。”作为第一批陪餐的监管人员,广开街市场监管所监管干部王世鑫说,“说是陪餐,其实也是一种监管和服务。” “他们没有食堂,是由配餐单位统一进行配餐,我们就在分餐间检查了他们的相关资质,并对配餐单位进行查验。”王世鑫说。

  “该医院每个月都会和配餐企业重新签订配餐协议和配餐安全承诺书,这种机制比较好。”王世鑫说。

  “监管人员陪餐制度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检查,落实用餐单位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听取就餐人员的意见建议,起到督促作用。”王世鑫表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出动监管人员257人次,深入105个单位食堂进行陪餐,其中学校(含幼儿园)88所、养老机构12所、医疗机构5所,发现并整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11个,有效地维护了特定餐饮单位食品安全。

  一组食品安全数据

  ■ 全市7个行政区基本达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标准。

  ■ 全市16个行政区市场监管局,划分为227个市场监管所,1256个监管网格,建立起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三级网格监管体系;全市共配备食品安全村居协管员10225名,“最后一公里”监管得到有效强化。

  ■ 全市1416家获证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80370户食品销售经营者、48209户餐饮服务经营者、41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35180户固定食品制售摊贩和早点车(亭)、2434家学校食堂、3467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食堂、252家养老院食堂全部张贴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公布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 建成放心菜、放心肉鸡、放心猪肉基地875个;建成集中交易市场示范快检室32个,“明厨亮灶”10242户、“放心肉菜示范超市”16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37条;83家食品生产企业完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

  ■ 全年查扣不合格食品1万余公斤,责令整改、停业、取缔13000余户次;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38752批次,合格率99%;查办食品安全行政处罚案件2796件,破获食品安全刑事案件8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31人。

  ■ 完成天津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8个系统研发,全市12万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基层监管干部利用1628台移动执法终端,通过GPS定位开展日常监管,强化了日常监管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

  保健食品五大陷阱

  今年1月1日至今,市市场监管委投诉举报系统登记投诉举报咨询中,保健品类投诉1009件,保健品类举报1252件,特别是老年人保健食品消费问题比较突出。

  为此,市市场监管部门给出提示,保健食品五大非法宣传陷阱不可信。

  陷阱1。“药到病除”不可信

  保健品和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一些非法广告夸大宣传,声称可以“根治”某些疾病、“药到病除”,欺骗消费者,不要相信。

  陷阱2。“非法讲座”为洗脑

  一些不法商家以“健康养生讲座”为幌子,邀请假专家、教授和老中医进行讲座,夸大产品功效,甚至声称根治百病,甚至还会请假患者现身说法,目的是给消费者洗脑。

  陷阱3。“免费活动”为促销

  一些不法商家常用“免费试用”、“赠品”、“发放小礼品”、“抽奖”等“免费活动”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促销活动,实则为销售保健食品。

  陷阱4。“权威证明”常虚构

  一些非法广告,假冒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为产品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权威性,其实纯属虚构。

  陷阱5。“专家义诊”有骗局

  一些不法商家雇用假专家、教授开展义诊或免费体检,体检后,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购买其推荐的保健品或保健食品进行治疗,实际是骗局。

  消费提示

  1。保健食品是食品,尽管有的保健食品原料药食同源,但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治病,适用对象是亚健康人群,不是病人。

  2。购买保健食品时,一定要认准“蓝帽子”标志。

  3。看清购买店铺是否有“营业执照”和“许可证”,并索取购物票据。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因此食用保健食品时,之前服用的药品不要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