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下属信息所开始利用互联网采集各类体育相关信息,至今将近30载的光阴中,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体育信息的网络化时代。在互联网来到5G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体育”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体育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是目前业界关注的热点。天津作为我国体育强市,紧跟潮流、突破创新,天津体育博物馆利用新颖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弘扬体育精神 奋进百年梦想——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活动。

(天津体育博物馆网上博物馆)(天津体育博物馆网上博物馆)

  这种回顾天津体育历史的新颖形式,让更多年轻人站在潮流之巅回顾体育历史,也引导更多中老年人接触到网络科技,实现传播天津百年体育梦的同时,完成了推广网络的双赢局面。

  《红色馆藏故事》 粉丝观众达300万人次

  2021年以东京奥运会为契机,天津体育博物馆推出了“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14期线上节目《红色馆藏故事》,挖掘海河体育健儿的红色故事,用馆藏精品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天津体育故事,让红色馆藏“活”起来,向建党百年献礼。

(天津体育博物馆一号网络展厅)(天津体育博物馆一号网络展厅)

  节目在学习强国、IPTV等网络平台推出后,受到广大网民的热烈欢迎,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社会影响力极为广泛,丰富了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能够在社会产生如此影响力,也依托于天津体育博物馆早已成为国内一流的体育博物馆。2013年底,天津体育博物馆在升级改造后的、具有百年历史的民园体育场向公众免费开放,展出面积达3000平方米。从2012年1月16日接受天津大学捐赠的中国奥运档案史料开始,筹备委员会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征集到藏品和文史资料1200余件。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喜好进行精准画像,东京奥运会期间,通过互联网与用户的全方位互动,让体育产业进一步拓展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竞争力。为了结合当下主流热门,“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还在抖音推出线上互动活动,热爱体育的观众在关注体育博物馆抖音官方账号后,发布抖音视频并添加话题标签“体育力量赞百年津彩”,从津门体育历史、津门体育人物、天津的奥运情缘、体育新时代等不同角度一起分享天津体育故事,共同纪录体育梦想。

(《红色馆藏故事》网络展示)(《红色馆藏故事》网络展示)

  此次活动覆盖体育博物馆观众、天津网络广播电视台(IPTV)线上用户及2021年融媒体粉丝节观众约300万人次。在线上活动结束后,所发布点赞数量前十名的参与者均获得了体育博物馆提供的精美礼品,让大家在分享天津体育故事的同时,还能得到体育博物馆送出的实惠。

  线下活动亮相融媒体粉丝节 一场天津体育盛宴

  《红色馆藏故事》的成功,证明网络对于体育事业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2021年9月10日至11日,“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线下活动在梅江会展中心第九届天津融媒体粉丝狂欢节亮相,这是随《红色馆藏故事》之后,又一场天津体育历史与文化的盛宴。

  作为体育强市,天津自然有着不少知名体育名人和体育健儿。在“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线下活动现场,大屏幕滚动播放《红色馆藏故事》节目,体育博物馆讲解员与IPTV主播一起为现场观众讲解天津与奥运的故事,介绍了体育博物馆基本情况、正在举办的展览以及天津体育健儿在东京奥运赛场为国争光所取得的荣誉。从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开始,至今共有13名天津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斩获金牌,他们之中不乏为天津首夺奥运金牌的跳水运动员桑雪,中国女排重回世界之巅的代表人物李珊、张平、张娜,还有陈一冰、吕小军两位奥运三金得主等等。

(融媒体粉丝节活动现场)(融媒体粉丝节活动现场)

  “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线下活动通过有奖互动问答的形式,邀请现场观众上台回答“在天津提出的著名的‘奥运三问’是在哪一年提出的”“第一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是谁”“中国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是哪一年获得的”等问题,普及了天津体育历史,又充分展示天津深厚的体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自信。

(观众与火炬“祥云”合影)(观众与火炬“祥云”合影)

  不仅如此,体育博物馆还特意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带到现场,向观众讲解天津体育人逐梦奥运的故事,并邀请观众上台与奥运火炬亲密合影,体验了一把当火炬手的感觉。在线下活动的最后,天津体育博物馆还通过抽奖的方式,向现场观众送出了《天津体育起源与发展》中英文画册、健身套装和奥运冠军李珊签名的排球等奖品。

  如今,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新文明形式,网络文明离不开网络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在各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网络对于体育的推进作用愈发明显。“天津体育故事大家讲”活动互联网特征鲜明,线上活动内容丰富,线下活动互动性强,完美契合了体育产业转型网络化现状,同时兼顾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让大众不仅了解到了天津体育的历史,还加强了互联网思维,这种共赢的局面,将成为来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相结合新颖、重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