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我刚来镇上时还是个白白嫩嫩的小女孩,这个扶贫站站长当下来,都变成‘老阿姨’咯!”说话的是河北保定涞水县永阳镇扶贫站站长张秋华。

  张秋华的穿着从起初的粉大衣、小皮鞋变成了现在的“一身黑”、帆布鞋,这个出生于1994年的女孩在扶贫一线完成了身心的全面蜕变。

  在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活跃着诸多像张秋华一样的“90后”青年。他们在百姓中间、在田野湖畔,一点一滴苦干实干,成为一支干劲足、能吃苦、点子多的扶贫生力军。

  张秋华所在的村位于燕山——太行山连片贫困地区,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户里穷、村里空、乡镇背着大窟窿;行路难、吃水难、脱贫致富难上难”成为这里部分村镇的真实写照。

张秋华现已熟练掌控“三轮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张秋华现已熟练掌控“三轮车”。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刚开始走村入户时,映入眼帘的是入村的道路坑坑洼洼、村民们闲散无事三三两两扎堆蹲在墙根晒太阳的景象。”张秋华回忆道。

  为了尽快摸清情况,寻觅脱贫出路,张秋华每天早早入村,忙到中午来不及吃饭是常态。水土不服、严寒酷暑……张秋华克服重重困难,扎扎实实走遍了全镇所有贫困村。她真切了解到什么是农村,对乡亲们的感情也日益真切、浓厚。

  张秋华记得刚开始上班时,对工作不太熟悉,以为驻村就是去村委会了解情况,所以穿衣打扮蛮任性:个子矮,那就穿高跟鞋。长得白,穿粉色衣服更显白。

  然而,真正下乡,去到贫困户家里,她才知道自己有多不接地气了。有一回,她和同事们入村,穿着高跟鞋走路累,耽误了入户的进度,身上穿着的浅色衣服,这儿蹭一下、那儿蹭一下,很快就脏了。

  翻山越岭终于见到了贫困户刘阿姨,人家却拘谨地连说“张领导好”。张秋华觉得自己穿得太洋气,与乡亲们有了隔阂。

  很快,张秋华穿衣打扮便由粉大衣、皮鞋转为“一身黑”、帆布鞋,入村也方便了,跟乡亲们似乎贴得更近了。

  以前,她总是喜欢蹭朋友的车到处去玩,自己的开车技术也没练出来。驻村后,扶贫任务多且杂,一个电话就要到现场。现在她自动挡、手动挡、三个轮、四个轮的车都能驾驭,练就了在坑坑洼洼土路上不熄火、在村里胡同自由穿梭不剐蹭的技能。

郝晓敏走访贫困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郝晓敏走访贫困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太行山里的冬天寒冷异常,去年一个冬日寒夜,已怀有身孕的邯郸涉县固新镇扶贫专干、27岁的郝晓敏,为了赶时间整理贫困户档案连夜加班,却突然晕倒在了单位,差点流产。

  “选择扶贫、奉献小我,只要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就无怨无悔。”郝晓敏说。

韩廷耕在给村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韩廷耕在给村小学的孩子们上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青年扶贫干部用实干一点点践行着扶贫誓言,于无声处尽显青春本色。张家口市阳原县是河北省十大深度贫困县之一,在山高路遥的曲长城村,记者见到了刚刚结束为村小学授课的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干部、出生于1991年的韩廷耕。

  “曲长城小学的教学质量相较于其他小学有一定差距,去年四月起,我开始为孩子们教授英语。”韩廷耕说。去年底时该校学生的英语成绩已提升至全镇前列,他也成为孩子们口中的“小韩老师”。

  河北省民政厅驻张家口市康保县闫油坊村扶贫干部张志恒说,一年多的扶贫经历让他真正融入村民中间,真切体会到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留守老人和儿童群体等问题。“以后工作中,我将结合扶贫经历所获得的民情民意,干事更接地气,为乡亲们做更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