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滨海新区太平镇友爱村郑学民、郭汝兰夫妇收养了一名有智力障碍的弃婴。尽管家庭经济不富裕,但夫妻二人13年如一日,守护着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每天从喊他起床、帮着他穿衣开始,时刻把他带在身边照顾……“心里没有半点后悔,未来还要一路陪伴他快乐长大。”年过六旬的郭汝兰说。

  说起郑学民、郭汝兰夫妇,在友爱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善良人。2006年的农历二月初,郭汝兰的婆婆在来儿子家的路上,在路边的一棵树下发现了用破旧深蓝绒衣包裹着的一名婴儿。从脐带判断,孩子刚出生不久。老人把孩子抱到郭汝兰家后,便赶紧忙着给孩子保暖、喂吃食。当时,郭汝兰夫妇已有一个18岁的女儿,但他们仍然决定收养这个孩子,并给孩子取名郑贺方,小名“方方”。

  2个月后,郭汝兰发现孩子全身瘫软无力。后经医生诊断,方方是因为出生时大脑缺氧导致脑瘫,经鉴定为二级残疾。听到这个情况后,亲友都劝郭汝兰趁着孩子小,把他送到福利院。郭汝兰却说:“如果送出去,孩子又没了娘,绝对不行!” 方方3岁时,仍不能站立和说话。郑学民夫妇下决心给孩子做早期干预,让方方进行康复锻炼。他们除每周至少三次去医院给方方做专业按摩外,还在家为孩子制定严格康复锻炼计划表,规定每天运动量。终于在方方5岁时,自己能够站起来并学会了慢慢行走。

  从6岁开始,郑学民夫妇开始锻炼孩子的智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农村条件有限,他们就带着孩子去离家30多公里的大港特教学校上学。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郭汝兰和方方每天早晨雷打不动地6:00准时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就去村里的公交车站等公交车,这样才能赶在8:00前到达学校。每天,孩子在教室里上课,郭汝兰就坐在楼道里等,直到孩子放学,她再陪着方方一起坐公交车回家。时光飞逝,这一陪伴,就是7年。如今的方方,在郑学民夫妇的悉心照看下,性格越来越乐观、积极,还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趣味活动。

  “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从未想过是负担。”面对记者,郭汝兰的话语朴实真诚。13年来,为了给方方治病,夫妇俩已经花费了20余万元,几乎倾其所有。现在,郑学民打工的微薄收入,就是这个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生活再难,我们也要笑脸面对方方,让孩子有个美好的童年。”郭汝兰告诉记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一直身体硬朗,一路陪伴方方快乐长大,并能照顾方方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