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北京市通报21日新增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近段时间新增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以内。今天(6月22日)晚上播出的央视《新闻1+1》,白岩松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冯子健认为,新发地市场暴露的人员发病已经接近尾声了。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发地暴露人员发病已进入尾声

  6月22日,北京市通报21日新增9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是近段时间新增病例首次降至个位数以内。对此,冯子健认为新发地市场暴露的人员发病已经接近尾声了。

  冯子健表示,从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疫情,病例的发生数、确诊数,新报告的发病时间,对发病曲线、病例构成、来源做分析的话,我们看到在新发地市场暴露的人员发病,看来是已经接近尾声了。那么现在新发的一些病例,主要都是新发地市场直接暴露人员又带到社区、导致的进一步传播,但是这个传播水平是非常非常低的。因为我们这起疫情发现非常早,控制措施非常有利,有效控制了向社区扩散蔓延的势头。所以,我们对整个疫情是可控的。

  新发地市场疫情从哪来?冯子健:主要推测是污染物传播

  冯子健介绍,在新发地牛羊肉交易大厅的环境样本中发现病毒阳性,说明新冠病毒在特定环境中发生了严重污染。现在的主要推测是,病人打喷嚏、咳嗽、说话,把公共物品污染了,人的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而接触口、眼、鼻,进而是粘膜,流行病学上特定说法是污染物传播。他提到,这不是最后结论,这是在讨论调查市场传播放大机制,还需更深入地调查去证实或证伪。

  全世界没有发现直接摄食食品导致感染

  21日的北京疫情发布会上,通报了百事公司在北京生产薯片的工厂,有工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很多人疑惑:薯片还能吃吗?

  冯子健表示,现在我们调查发现这个工厂的工人有感染、发病,但是还没有发现这个工人污染了食品,也就是这个薯片。另外,国际上到现在为止,包括我们在国内的调查,也没有发现人通过直接进食食品感染新冠的,这种情况是没有发生的。此外,还有一个主要的理由是,这种干燥的食品、在室温的条件下,病毒存活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即便是有沾染,病毒很快也就丧失活性了。

  所有的病毒在低温环境下都有利于存活

  从三文鱼到海鲜、再到牛羊肉、豆制品,然后是薯片、甚至有人在担心饮料……那么食品病毒之间是什么关系?低温潮湿环境是导致病毒存在的原因吗?对于很多人关心的这个问题,冯子健提示所有的病毒在低温环境下都有利于存活。

  冯子健表示,所有的病毒在低温环境下都有利于存活,如果加上有污水、就更有利于它的存活。大家可能注意到,最近一个时期,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在市政的污水里边检出了病毒。而且现在世界卫生组织正在考虑,是不是将市政污水的环境标本监测作为这个城市疾病监测的一种方式,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所以在污水里边,这个病毒是可以比较长时间存活的,但是它不会繁殖、增殖。

  疾病在全球流行仍在早期,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昨天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超过18万,创下新高。冯子健介绍,新冠肺炎疾病全球流行仍处在早期阶段,数百万感染人数与70亿人口相比仍是很小的数字,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在全球传播流行。由于传播范围在扩大,不同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强有弱,流行强度不同,有时候病例增长幅度较大,这是可以预期的。

  他认为,现阶段主要担心的是人口众多、医疗卫生条件比较差、救治能力薄弱、政府治理能力比较弱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些有大量贫民窟的城市,一旦发生严重流行,后果非常严重。

  美国单日新增3万例,输出频率和输出强度比较大

  如何看待美国单日新增3万?冯子健介绍,这与美国采取的防控措施、策略、目标有关系。另外,病例增加也与多个城市发生的游行和人群聚集有关,也与一些城市解封有一定关系。美国医疗服务体系和应对能力比较强。在多数地区和城市病例数在增加,医疗系统有巨大压力,但没有对系统造成压倒性的局面。

  美国疫情对全球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冯子健认为,美国病例增多,任何一个地方的强流行都会造成输出的压力。美国与世界各地的人员往来最密切,美国非常高的发病水平,输出频率和输出强度比较大。

  综合 | 央视新闻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