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遮挡了午后的暖阳,红绿灯下消失了人来人往,宝坻街头静悄悄。

  经过一个叫桥头村的地方,就是京哈高速宝平收费站。这里向西70公里可达北京四环,往东40公里进入河北省界,是京哈高速上京津冀中心点。

  为了应对疫情,宝平收费站24小时双向管控,每班20多人齐上阵。他们来自不同岗位,甚至互不相识,一边守着别人,一边守着家。

  

  一辆外来货车通过宝平收费站卡口

  自创“暖手操”

  “你的车牌号?身份证?从哪来……”吴聃扯开嗓子朝一名司机喊着。旁边货车的轰鸣声遮盖住了吴聃的喊声,那名司机冲着吴聃摆了摆手示意没有听清。

  吴聃将身体前倾,双手在嘴前做了一个“扩音器”,再次喊出声。司机也模仿着吴聃的动作回应着,吴聃将听到的信息迅速记录在登记簿上。

  登记完成后,吴聃和同伴说了些什么,司机侧耳想听听两人的谈话内容,无奈货车发动机声太吵。

  几秒种后,吴聃用手比划着,示意司机和同伴对接。同伴将联系乡镇接引员与司机送货的工厂核实,得到工厂确认后就可以给司机放行了。

  

  吴聃为过往司机登记

  等待过程中,吴聃得以短暂休息。放下签字笔,她一只手拽着另一只手的手指来回颤抖。被记者发现后,同事笑着说:“这是她自创的吴氏暖手操。”吴聃有些不好意思,轻轻拍了“多嘴”的同事一巴掌。

  在记者的多次要求下,吴聃展示了自创的“暖手操”。双手交叉弯弯弯,互相帮助颠颠颠,抱拳压掌使使劲,十指开合攥攥拳……

  每天14个小时的室外工作,只有一副薄薄的塑料手套,因为防疫需要又不能摘下来,双手经常冻得发麻。下意识的暖手动作按顺序串联起来,被吴聃编了一套“暖手操”。

  “娘子军”没那么娇气

  31岁的吴聃是宝坻区朝霞街一名机关干部,她和同事轮岗到宝平收费站守卡,她们对外地进入宝坻的每台车辆进行检查。

  进入宝坻的车辆司机除了体温检测、信息登记外,还要通过各乡镇的接引员和社区、企业核实。比如:一辆物流货车是给哪家企业送货?企业是否知晓?一名外来人员想通过卡口,有没有当地社区开具的证明?要去的社区或者企业是否接收?一旦有环节对不上,卡口就无法放行。

  这么做的目的是把疫情挡在宝坻以外。

  就在和吴聃聊天中,一辆轿车停了下来,司机一路小跑来到卡口前。

  司机姓孙,来自内蒙古,在宝坻开发区一家企业上班,接到了单位复工通知,男子出具了当地居委会开具的隔离期满证明。

  孙先生说,1月22号他从宝坻返回老家,回到老家后就被隔离。刚出了隔离期没几天收到了复工通知,回到宝坻还得隔离。

  吴聃为孙先生登记后,本应由另一名同事联络接引员,可同事临时引导其它车辆去了。

  领班的朝霞街党工委副书记刘仁淑接过了联络任务。

  本以为手里居委会的证明就是“通行证”,没想到宝坻查得更严。孙先生独自开了7个小时车十分疲惫,一直在催促执勤员。刘仁淑一边安慰他,一边打电话。

  不过接引员电话持续占线,又耽搁了些时间。孙先生本以为只是例行检查,下车时没穿外套,如今冻得瑟瑟发抖,“您先坐车里待会,要不然把外套穿上,别冻感冒了。”刘仁淑说着又举起了电话。

  电话接通了,可货车经过时声音太嘈杂,刘仁淑扯开嗓子喊,对方才勉强听清。

  刘仁淑的话音还未落,吴聃的喊声又响起。为了安全,吴聃和来往人员要保持2米以上距离,车辆噪音大,小声说话听不见,只能靠喊。核查完信息后,另一名女干部引导车辆驶离。

  一天下来,每名女干部平均要喊上五十次,一起执勤的男同事都说她们是“女汉子”。

  “女汉子”也是柔情的妈妈。吴聃的孩子刚满2岁,从小未离开过吴聃。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吴聃将孩子送到父母家。只要在卡口执勤,吴聃都会自觉和孩子隔离几天。

  第一次离开妈妈,孩子有些不习惯,直到凌晨才入睡。吴聃听在耳里,疼在心里。

  午饭的时候她会翻看孩子的照片,和同事讲讲孩子的趣事。把思念挂在嘴上或许心里会好受些。

  又听到车辆鸣笛,她收起手机变回了“女汉子”。刘仁淑说:“我们这些姑娘从小都在农村长大,干活个个往前冲,没那么娇气。”

  安全不能送人情

  吴聃对面的卡口负责拦检从宝坻外出的车辆,宝坻区交通局执法监督科的王会利正在当班。

  他的任务是检查“自家人”,不让宝坻区的疫情外流出去。

  

  王会利为出宝坻的车辆登记

  晚上19点,外出宝坻的车辆不多,王会利得空吃晚饭。饭送到1小时了,同事将王会利的晚饭放在了帐篷里的电暖气上保温。能吃上口热饭,王会利已经很满足了。

  

  摘下口罩,王会利的脸上有几道勒痕,先喝一口汤暖暖身子,再来上一大口米饭,咀嚼中夹上一筷子青菜,一盒饭不到2分钟就下去大半。

  和王会利的采访刚准备开始,一束车灯闪过,王会利赶紧放下盒饭起身,一边咀嚼着嘴里的饭一边掏出口罩。

  重新回到帐篷后,王会利端起汤咕咚咕咚一饮而尽,然后端起已不再冒热气的盒饭,他再次加快了速度,为的是赶在下一辆车到来前把饭吃完。

  守卡口以来,这种吃饭状态王会利已习惯,不只是他,同事们也如此。

  有人说他们这个卡口对宝坻人太严,王会利觉得管得严是好事。

  几天前,王会利值班时,一名从北京自驾来的小伙子到了卡口。登记时,小伙子自称是宝坻人,在北京工作,来宝坻接父母去北京看孩子。

  几分钟后,小伙子的父母也乘车到了高速口。可小伙子没有企业的复工证明,也没有暂住地居委会的证明,无法让小伙子进城。

  王会利特别同情小伙子,他相信小伙子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这一步,可是安全不能送人情,王会利没有松口。

  最后,小伙子和父母不得不各自返回,临行前父母将自家种的蔬菜和孩子吃的用的塞到小伙子车里,直到看小伙子的车走远,父母才离开。

  王会利也有父母和孩子,这一幕戳疼了他的心。

  这是我对你的最后警告

  日前,宝坻区制定的《明白纸》规定,发烧发热、百货大楼相关人员、居家隔离三类人群不得离开宝坻。民警会通过相关身份验证技术,对“三类”人群核实,一旦发现身份证信息属于“三类”人群,将被拒绝离开宝坻。

  2月12日晚,一名男子乘车来到宝平收费站准备离开宝坻。

  大口屯派出所李警官当班,在核验男子身份信息时,发现男子是一名居家隔离人员,属禁止离宝人员。李警官当即要求男子做好防护,返回隔离所。

  男子自称单位要求返岗,但无法提供相关证明,李警官无法放行。

  好不容易从家里出来,眼看就要出城了,男子软磨硬泡,足足耗了2个多小时。

  毫不客气地说,男子在外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李警官三次对男子警告,男子依旧不听,最终李警官联系了男子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这是我对你最后一次警告,如果不听后果自负。”李警官下达了“最后通牒”。

  最终在多名民警劝说和警告下,男子放弃出城的想法,并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歉意。

  作为宝平收费站守卡领队,宝坻区交通局副局长王学表示,每位执勤员不惧严寒和劳累,加快核查速度,为了给旅途辛苦的司机朋友争取通行时间,为了让复工企业尽快复产。他们在这更是为了保证宝坻和兄弟省市安全,但是有一条铁律,疫情之下没有通融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