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企业年长员工大多退居二线 部分年长员工技术、研发岗发挥光热
从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企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调研报告”中发现,企业年长员工从事行政/后勤/文秘岗位比例最高,达23%,财务/会计/审计和生产/加工岗位占比均为19%,并列第二位,技术岗位紧随其后,占比18%。显示出多数企业年长员工步入老龄化后多从事保障和监督岗位,承担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小的工作。
数据显示,资源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年长员工主要从事行政类岗位和财务审计岗位,但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年长员工从事生产/加工岗位比例最大,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老龄化趋势,而年长劳动力平均受教育水平低,技能型劳动力较少。
在不同性质企业年长员工岗位中,年长员工从事技术/研发岗位的在政府/事业单位中比重高达42.9%,与从事行政/后勤/文秘岗位占比并列首位,在央企/国企占比24.2%,在民营企业中占比17.9%。值得注意的是,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年长员工从事技术/研发岗位占比22.4%,同样与从事行政/后勤/文秘岗位占比并列首位,在技术/研发岗位上占据重要地位。这也侧面反映出,受教育水平高、知识储备丰富、经验丰富的年长劳动力仍可在技术创新领域发挥才能和余热,引领年轻员工。
目前,更多企业选择转变管理思路,提升年长员工工作效率。据悉,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员工老龄化趋势。其中,46%企业采取转变管理思路,提升年长员工参与意愿和效率,占比最高;40%的企业采取加强绩效考核类的竞争机制,打造公平公正的晋升加薪体系;34%的企业同时选择树立老龄员工榜样,体现其价值。
根据智联招聘调研报告显示,一些企业采取举措,为年长员工提供定制化学习培训课程,提高年长员工竞争力。在年长劳动力的开发中,重新培训新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在今年初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中,智联招聘CEO郭盛曾表示,应避免中老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让中老年劳动力凭借经验资源发挥余热。针对“硬技能”的“再教育”,在劳动力数量减少下,让新技能生长才能形成良好的劳动力供需转化。在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下,雇主企业应保留、再培训和招募老员工,并为他们提供定制终身学习和培训机制,将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转化为人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