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正在大力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号召市民告别不文明陋俗、陋习。其中,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是由来已久的城市陋习。连日来,渤海早报记者在走访本市地铁1、3号线时发现了乱扔垃圾、逃票等诸多不文明行为。
车厢内
说话声音大 垃圾座下藏
昨天上午,记者乘坐地铁1号线时发现,在整洁的车厢内零星散落着一些垃圾:吃剩的早点袋、塑料兜、用过的纸巾、饮料瓶,个别乘客随手将它们扔在了座位底下。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常有乘客将塑料袋、卫生纸塞进车厢内加热器的缝隙里,造成卫生死角,容易滋生细菌。此外,记者在车厢内还看到不少学生、年轻人聚在一起,聊天声音很大。还有乘客将书包放在身边的座位上,即便车上人多,也不拿起来让座
站台上
逃票不刷卡 毁公共设施
各大地铁站内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在地铁3号线营口道站候车站台处,记者看到几乎所有立柱的白色墙体上都有脚印、“涂鸦”等污渍。记者等车期间,发现数位市民用脚踹墙面的不文明行为。在每个立柱下面还有绿色的指示灯,但有不少指示灯不亮或者灯罩破损。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是个别乘客人为破坏造成的。
逃票也是地铁站内一个较为普遍的不文明行为。记者在地铁1号线的南楼站、营口道站,地铁3号线的金狮桥站都发现了逃票现象,经常是一个人打卡,两三个人一起通过。在逃票人群中以家长带孩子的情况居多,按照规定,1.2米以下儿童免费乘车,但仍有很多家长带着身高超过1.2米的孩子逃票乘地铁。
社会学家:
公共环境责任意识需提高
就地铁上的不文明行为,天津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表示,近年来,地铁逐渐成为便民出行的新方式,但也随之出现了诸多乘坐地铁的陋习,这反映了人们公共环境责任意识有待提高,更没有想到这些不文明行为最后损害的其实是自己的利益。同时,在监管层面应该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比如对不文明行为要有劝解、提示甚至处罚措施,不能让陋习零成本。 记者 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