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辛口镇第六埠村“三河汇景”①辛口镇第六埠村“三河汇景”
②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花园②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花园
③沙窝萝卜“开拔”③沙窝萝卜“开拔”
④张家窝镇中心公园④张家窝镇中心公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作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青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擦亮绿色底板,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日前,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第一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西青区榜上有名,成为了我市唯一入选的区。

  西青区以此为契机,将进一步结合自身优势与基础条件,聚焦重点领域带动、集聚资源要素促动、动员社会力量推动,串点连线,以线带面,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新路径。

  “三链协同”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西青区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持续扩面提质,围绕小站稻、沙窝萝卜打造了两条农业全产业链,进一步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促进“三链协同”,有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金融服务资源,加快全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秋末冬初,辛口镇小沙窝村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而又喜庆的时节。远近闻名的沙窝萝卜开始采摘上市。种植户们忙着拔萝卜、运萝卜,有的人则变身“主播”,在田间开启了直播带货。

  “都说咱沙窝萝卜嘎嘣脆、赛鸭梨,我现场就给朋友们拔一个,咱给切开看看,是不是个个都脆甜多汁!”种植户郭芝振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录短视频、做直播,老郭的萝卜生意在网上做得红火,收获了不少忠实“粉丝”。

  “要说直播这事,起初咱也不懂。前些年受到疫情影响,来棚里买萝卜的客户少了。为了保证销量,我就跟年轻人学起了上网销售。刚开始在朋友圈分享小视频,关注的人还真不少。后来学会了直播,网上订单越做越多。”学得快、爱琢磨的老郭乐在其中,很快从直播新手成为了“资深主播”。

  现在,老郭每天都在琢磨着怎样让直播效果更好。除了在田间地头作讲解,他还带着“粉丝”们逛村子、看风景,体验现代化的种植大棚,介绍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给大伙儿看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介绍咱新时代农民的生活。”虽然年过半百,老郭说自己也是“新农人”。“赶上了好时代!乡村要振兴,咱农民更要不断学习,紧跟上时代潮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就是这么干出来的!”

  “沙窝萝卜”的金字招牌是辛口镇特色农业的靓丽名片。目前,全镇种植沙窝萝卜约6000亩,年产量达到3000万公斤。辛口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沙窝萝卜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将沙窝萝卜品牌资源及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系统整装,加速提升传统产业,带动以沙窝萝卜为核心的蔬菜产业全面升级,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

  “从选籽、种植、养护到出棚……一颗萝卜的生长轨迹全都记录在智慧系统里。”在占地50亩的沙窝萝卜智能示范区,辛口镇副镇长樊广宁介绍说,这里是为产业发展注入“智慧芯”的大本营。智能示范区打造了沙窝萝卜种植的“精细车间”,浇水量、施肥量、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通过智能化的生产技术管理,使沙窝萝卜种植实现精准控制。温室大棚内的“智能人工气候室”可以打破自然环境的束缚,使沙窝萝卜实现不同季节的种植生产。

  “种植专家和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共同建立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将面向全镇农户推广。政府出资推动农户改造老棚室,建立标准化大棚,完善棚内基础设施,并优化籽种,提升萝卜品质,实现高质量发展。”樊广宁说。

  科技引领,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破解大国粮仓“基因”密码,打造优质津牌小站稻全产业链,王稳庄镇万亩稻田实现了从种到销精细化管理,走上了智慧农业发展之路;张家窝镇因地制宜,将芦苇塘变身稻香基地,绿色“稻田+”混合立体种养模式成为解锁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金钥匙”;辛口镇大杜庄村发展葫芦种植产业和葫芦文化产业,“宝葫芦”铺就幸福路……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徐徐展开,记录下西青区的科技强农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

  乡村善治

  提升治理效能

  助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关键。 “小村规”撬动“大治理”,“小积分”成为“大账本”,越来越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乡村“生根发芽”,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近年来,西青区以落实村规民约为契机,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让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富起来,让文明村镇遍开文明之花。

  杨柳青镇白滩寺村村规民约原则上每年修改一次,内容由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有数据、有标准,可操作性强。如此一来,村里解决问题便有章可寻,有利于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过去村里红白事办酒席讲排场、爱攀比,风气很不好。现在,家家户户都得按规章办事,不攀比、不浪费,也为我们省去了经济负担。”说起《村规民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王涛连声称赞。

  文明新风入民心,美丽村庄展新颜。“之前这里有条臭水沟,周边都是村民随意乱倒的垃圾。通过治理,臭水沟清了,周边还建起了小花园。好环境还得靠长期维护,随着咱村民的思想意识提高,往后村里的环境会越来越好!”村民刘祥岭说。

  “村委会定期组织村民召开会议,结合村情民意,不断完善《村规民约》。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定期安排志愿者入户走访、宣讲,一方面提高村民的知晓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多方收集村民诉求,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为建设美丽村庄出谋划策。”白滩寺村党总支委员、村务监督主任闫树梅说。

  近年来,西青区以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重点,统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持续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坚持典型示范引领,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模式,构建“事务自治、秩序法治、文明德治、管理共治”的治理新格局,加快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新型治理手段,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一村一策、一村一品”

  打造特色美丽村庄

  今年,我市启动《天津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村庄建设发展提升工程,创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精准扶持800个经济薄弱村,全面提升村庄建设发展水平等。

  西青区围绕“五大振兴”,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进辛口镇第六埠村、大沙窝村,杨柳青镇白滩寺村、王稳庄镇大侯庄村、大寺镇青凝侯村等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在市财政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西青区加大了配套资金支持力度,区财政按每村300万元的标准叠加安排资金用于各村提升创建效果。同时,协助指导各相关单位加强与各示范创建村及竞争村的业务对接,加快相关手续报审速度,积极配合各村项目开展,确保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方案中的建设内容顺利实施。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及创建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用于指导各村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

  目前,西青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各项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区级配套资金已纳入本年度区级预算,初步拟定了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项目实施管理办法及创建项目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辛口镇大沙窝村及杨柳青镇白滩寺村村庄规划已获区政府批复。辛口镇第六埠村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待区政府审批。

  杨柳青镇白滩寺村已完成80%的建设内容,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全部创建内容,达到市级验收条件。其余村依据“三美”建设标准,通过认真分析各村目前存在的短板弱项,编制符合村庄特色、贴合村民需求的创建方案,目前各村创建方案初稿已基本完成,计划于11月底前确定最终方案。

  作为第一批创建任务村,白滩寺村通过开展事前评价工作,对照“三美”建设标准,根据村庄存在的短板弱项,精准确定实施了10个创建项目,总投资675万元。目前,10个创建项目中7个项目已完成建设。

  白滩寺村以村庄周边丰富的农副产品为依托,以村内闲置厂房为载体,开发建设农产品集配项目,建立“村集体+农业种植合作社+投资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储藏、供应等功能,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推动下,白滩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惠商供应链企业开展合作,引进蔬菜分拣、清洗、包装生产线,购置装卸、运输车辆,配套生产端和集配端物联网设施装备,实现农产品由产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

  西青区还将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村建设,引导各示范村打造农旅融合、产业共富等多种创建模式,实现多方参与、多元投资、多点共赢,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