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坚持生态优先,天津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在大神堂、中心渔港、北塘渔港,300多艘渔船陆续出海秋捕。皮皮虾、海虾、海螺,各种海产品,让渔民喜获丰收。不少市民都开车来到码头等船靠岸,采购新鲜食材。一些年轻的船长,现场还搞起了直播带货,线上下单,线下封装,直接快递发货。

  好收成,源于好环境。从2018年开始,天津打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禁止非法捕捞等措施,严守海洋生态红线,保护生态资源。就连渔网的尺寸也有要求,捕大放小,让幼小的鱼虾蟹贝,继续生长,不断丰富渔业资源,反哺海洋生态。

  这边开海丰收,不远处,天津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干着。这个项目由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提供4亿元支持,由中交海建负责建设,包括7项工程,分别是治理互花米草57.3公顷;退养还滩28公顷;退养还湿155.7公顷;海堤生态化改造17.7公里;湿地微生境改造10公顷;投放牡蛎礁体34.5万方;开展蔡家堡与大神堂两个渔港码头的环境污染治理。整体项目计划工期是2年,到明年将完成项目验收、监测与效果评估工作。

  持之以恒打造蓝色港湾的同时,天津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对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绿色石化等链上近3000家企业,进行梳理帮扶,指导推动164家骨干企业及关键供应商,加快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A级或B级环境绩效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可以正常生产,确保产业链平稳运行。

  作为绿色石化链上骨干企业,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搬迁后,就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按照最严格的排放要求,配套了10多套环保设施。最近,企业在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申报国家A级环境绩效企业。

  在聚焦重点、深化治理的同时,天津还不断完善智慧高效的现代化监管平台,科学监管、精准整改。在线监控602家重点大气污染企业排放数据的基础上,针对5900多家一般污染企业,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红外成像等查测溯源手段,强化数字化、全时段精准监管,一旦发现超标排放或其它污染问题,立即推送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

  经过持续治理,今年1到8月,天津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2.8%,达到十年来最优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78天,同比增加10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3.3%。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群众的“绿色获得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