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今天开始,本台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专题报道,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津沽大地的扎实实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天津锚定“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着眼大格局,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能量。

  企业变身记↓

  卸下“数字包袱”,摆脱“速度情结”,把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拼质量、拼效益、拼绿色上,天津收获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以智能科技产业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现突破,首批5家海河实验室挂牌运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和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扎实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始终坚持“一盘棋”思想,高质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5年来,北京企业在津投资项目5161个,投资到位金额7756亿元。

  打造“1+16”重点承接平台,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3000余家,2021年北京企业占比已达30%,初步实现“核心研发在北京、成果转化来天津”的发展模式。

  作为京津冀地区海上枢纽,天津港积极推进津冀港口全方位合作,截至目前,环渤海内支线天天班航线达到19条,在京津冀地区设立了38家直营加盟店,在雄安新区设立天津港服务中心。

  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实现北京、天津、雄安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全面落实。

  京津冀异地就医医保门诊联网直接结算覆盖全市1013家各级医院。

  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天津持续完善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天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绿水青山不断变成金山银山。

  我与碳排放的故事↓

  好生态,是最公平普惠的民生福祉。

  从2017年开始,一场大规模的“871”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在津沽大地全面推进。

  七里海、大黄堡、团泊、北大港四大湿地全面升级保护,总面积达875平方公里。“津城”“滨城”间拿出7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心城区2倍面积的区域,规划建设双城间绿色生态屏障,构筑起京津冀东部生态屏障带。渤海之滨,153公里海岸线严格保护。北部蓟州,绿色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纵贯天津南北的生态通道成片打通。

  通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优良天数比例稳步提升。

  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有监测以来的96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145天增加到264天,12条入海河流水质全部消劣,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大幅提升。

  天津牢记总书记嘱托,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的。

  天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增进民生福祉,民生答卷暖人暖心。

  一个个“民生礼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天津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村社区实现了100%“一肩挑”,面向全国,不断引导年轻人到基层一线锤炼党性。

  对于想干事、能干事的专职党务工作者,天津构建起“村‘两委’-副书记-书记-乡镇事业编干部-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培养链条和成长通道。目前,推荐选拔了1210人担任村“一肩挑”,128人通过换届进入乡镇领导班子。

  天津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向群众汇报”、入列轮值、联点访户、党员志愿服务等制度化长效化,形成了“和平夜话”、“五常五送”等一批经验做法,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