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协认定了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津市27家单位榜上有名,其中天津市科协推荐的单位达到22家,位居全国科协系统推荐认定数三甲。

  一、背景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依托教学、科研、生产、传媒和服务等资源载体,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主要分为科技场馆、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三农”、企业、自然资源以及其他6大类。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工作自1999年启动,随后在2005年、2009年、2012年、2015年四次组织认定。我市43家单位曾获该称号。

  二、全域科普引领基地创建

  本次创建工作中,全域科普“全领域”“全地域”的优势充分显现。市纲要办成员单位、各区科协、全域科普联盟、天津市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发挥领域、地域渠道作用,在全社会广泛发动,124家各类单位踊跃申报创建,为本次认定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科协在创建工作中始终坚持高标准、多维度,强化指导、紧抓评审、优中选优,每一家创建单位都堪称立足天津、全国领先的先进典型。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天津市新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等单位首次获评,为这个大家族再添16名新成员。

  三、综合性科技馆形成主轴

  经过本次认定,原有以城区为核心的阵地体系逐渐延展成“津”“滨”辉映、两翼齐飞的“双核”架构,呈现全域科普资源创建均等化的良好态势。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滨海科技馆4家大型综合性科技馆成为阵地主轴,有力带动我市现代科技馆体系和科普阵地体系建设。围绕市级核心节点,大量高水平专业场馆、企业展馆、公共设施等阵地将得以在展教技术、队伍建设、场馆运营等方面享受“溢出效应”,在更浓厚的全域科普氛围中快速提升科普公共服务水平。进而由线及面,通过区级综合性科技馆、基层科普设施的网状结构,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实现科普资源逐级传递、同级流转、动态均衡的良好局面。

  四、阵地集群推进品牌建构

  强化基地间横向联系,发挥集群效应是打造全域科普品牌的关键。市科协着力突出基地特点,跳出区域、系统划分的传统思维,把分散的科普教育资源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以“大主题”呼应“大科普”,推动打造全域科普新品牌。国家海洋博物馆、海昌基地海洋世界、古林古海岸遗迹博物馆、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泰达航母主题公园等基地从不同角度勾勒出天津海滨城市的轮廓、唤醒天津人的海洋意识,一个面向海洋的全新品牌呼之欲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间的“联姻”,带来信息流的交换,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文旅融合,更能彰显其商业文化价值,为全域科普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五、活动联动发挥阵地效能

  科普活动直接面向群众,是检验科普阵地设施、队伍建设的试金石。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工作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我市各界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社会主体在科普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培育了科普人才队伍,涌现出一批如青少年探究体验、爱鸟周等特色鲜明、效果出众的品牌科普活动。通过引导品牌共建,扩增品牌科普活动影响力,发挥活动先导作用,推动相近空间、相似主题的基地开展科普协作,给具备优质科普展教条件的基地带来人流,给“小而美”的基地提供拓展工作领域范围的机会,将进一步激活科普阵地资源,激发社会主体的动力、活力,极大促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

  六、基地创建工作蹄疾步稳

  科学普及,是个体科学信息的补完,是科学认知领域“实践—理论—实践”过程的完善。科普教育基地,是拓展科学见闻的重要科学文化阵地。目前,中国科协正在组织第一批补充认定,年内还将认定第二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协将在继续做好推荐工作的同时,依托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培训平台,加强在津基地培训、交流,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让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全域科普增加新的注脚,充分发挥促进城市发展、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魅力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作出积极贡献。

  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撷英

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滨海科技馆滨海科技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
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
平津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
天津市动物园天津市动物园
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泰达航母主题公园

  天津科学技术馆

  天津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天津科技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文化中心区域内,是市委、市政府在“八五”期间投资兴建的大型公益科普场馆,是国内首家以“科学中心”理念建设的科技馆。开馆27年来,累计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37位。科技馆主体建筑上方的球型建筑为宇宙剧场,装有870°穹幕电影放映设备和电子天象仪,可放映全天域科教电影和天文节目。主题展厅“飞天之梦”“机械之巧”“磁电之趣”“探索发现”“认识自我”“梦想天地”和“机器人天地”七大展区融会贯通,展品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体现了科技与人文、艺术有机的结合,运用多种展示技术,将科学原理与综合应用相结合,向观众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近年来,科技馆克服疫情影响,一方面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大前提下避免了接待量下滑,呈现较高接待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外联动,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通过馆校共建、特色活动、联合媒体加强合作等方式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节目,打造了新的科普品牌节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14年,是中国早期为数不多的集动物、植物、地质、古生物、古人类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各类藏品40余万件,是中国建立最早、藏品最丰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基地文化中心馆区常设展览《家园·探索》、《家园·生命》和《家园·生态》不断改进、常看常新,立足馆藏资源和馆藏特色开展临展、特展、主题展。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前身──北疆博物院馆区亦已建成开放。北疆博物院是中国近代早期博物馆中兼具教育、收藏、展示、研究等几大博物馆功能的典型样本,其建立在中国乃至世界博物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以创始人桑志华和德日进等人为代表的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在此工作,开创了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先河。他们对中国北方腹地进行了长达25年、行程5万公里的科学考察,采集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等标本达20余万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科考成果,北疆博物院在20世纪30年代即享誉世界。基地常设V“博士”课堂、科普讲座、公益讲解、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年均开展100场以上。同时,开展小小讲解员训练营、博物馆奇妙夜、环球自然日赛事、特色冬夏令营、京津冀研学活动、自然探索、共享自然研学活动,在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同时也推开博物馆的围墙,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学习自然知识。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

  国家海洋博物馆由自然资源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共管,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是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自2019年5月开放以来,基地不断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主动践行博物馆科普教育社会责任,适应和满足不同群体对于教育、鉴赏、展览、传播的不同需求,全力为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专业、形式多样、内容多彩、互动多元的海洋科普。基地针对全年龄段人群特别是青少年、老人科普需求,开发海洋科普课程,开展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将科普知识送到百姓身边。创新科普方式,推进线上科普资源建设,做好微博、微信、抖音、bilibili等新媒体运营,形成“新媒体+大众文化”的传播模式。聚焦热点节日和博物馆重要事件节点,联合主流媒体平台,构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航海发现之多元的世界”“海上升明月”“沉淀文明,走向未来”等活动平台,吸引线上参与数千万人次。

  滨海科技馆

  滨海科技馆始终以赢得公众认可,提升科普活动质量为己任。创建“科学主题月”形式,仅2021年,累计策划活动170余项,执行活动896场,吸引近百万人次参与。基地坚持自主创立特色科普服务产品,“科学巡游、充电站”等项目在展厅内常态化开展,开发“科学少年行”研学精品路线,开发研学馆本课程,持续丰富“探索+”系列科学营、科普剧、实验秀、晚间场等特色活动产品,自主研发多门科学课程。基地开发开展“踏青斗草──微观识世界”科学帐篷营、中秋夜游等特色活动,联合滨海新区图书馆开展“探索太空奥秘”研学活动。在中国航天日开展“航天点亮梦想”主题线上活动,连线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神舟飞行器公司的行业老师,结合馆内展项在线讲解航天相关知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天津基地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是中国空间事业最具实力的骨干力量,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68年2月20日,“火箭之父”钱学森任首任院长。200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天津建立航天器研制基地。2012年,载人空间站等超大型航天器落户天津基地。基地成为我国大型航天器生产、集成、测试、试验基地及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基地。基地秉持传承和宣传航天精神的科普理念,打造航天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持续发挥航天爱国主义教育、航天科普教育、航天精神教育等功能,全方位展现中国航天的发展及未来技术。充分利用“4.24”中国航天日和科技周、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航天主题爱国教育冬令营与夏令营、“航天主题研学”等特色活动和“航天英雄进校园”、“航天大讲堂”等品牌活动。

  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

  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拥有十二大展区、四大主题表演、五大动物科普秀及夜宿等特色主题活动,始终致力于为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2018年正式成立“海博士科研局”,打造海博士科普课堂、科普走出去活动、科普电台故事连载、海洋动物科普视频&直播、科普漫画连载和极地主题研学游6大维度科普品牌产品,全面普及和传播动物知识、海洋文化。基地围绕内设的鲨鱼教室、远古海洋教室、水母教室三大主题教室和北极熊厨房、小动物育幼室、水母低温实验室三大实验室,开展特色研学游、小小旅行家、海昌探索公益日等大型科普活动。强化阵地辐射作用,至今走进京津冀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商场等共计三百余所,累积授课503场,受益人群超过12万人。与喜马拉雅合作《小水滴之声》电台,累计连载科普故事122期,收听量超过146万。联合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开展云游海洋馆、企鹅繁育慢直播、水母慢直播、开讲啦海博士等内容,累积直播166场,累积观看量超过5389万。

  平津战役纪念馆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是缅怀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基地由胜利广场、主展馆、多维演示馆和军威园四部分组成。通过展示解放战争中使用的枪支、火炮等人民军队装备,综合运用沙盘推演、多媒体演示影片,用多维的表现形式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呈现见证平津战役的辉煌历史。陆、海、空军捐赠的坦克、装甲车、加农炮、护卫舰、战斗机等大型兵器陈列为基地开展国防科普教育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优势。基地通过开设国防主题展览、举办国防主题讲座,开展少年军事体验营、军事小课堂等科普活动,展现国防科技创新的“核心战斗力”作用,传播军事科技知识,培养爱国爱军情怀,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浓厚氛围。基地注重将线下资源转向线上,建设“平小津直播间”,持续推进平津战役历史爱国教育和国防军事科技教育,不断拓展科普工作范围。

  天津市动物园

  天津市动物园是一座生命的博物馆,是城市少年儿童亲近大自然、感知多彩世界的最佳起点。基地占地面积53.77公顷,各类动物展馆26座,展馆展区总面积超17万平方米,现有各类野生动物200余种2000余只。天津市动物园突出科普教育职能,建有科普长廊数百米,每年设计更新、制作固定科普展牌约500块。引进智能服务系统,打造集动物科普电子讲解、动物馆舍智能导航、游客位置自动定位等功能为一体的“互联网+”特色语音动物科普讲解平台。天津市动物园科普教育展馆于2020年1月正式落成对外开放,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3个常设科普展厅、1个科普活动教室和1个多功能3D影像放映厅。现展出昆虫标本种类一千余种,数量两千余个。基地旨在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每年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爱鸟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积极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商场等“走出去”的科普活动。

  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

  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定位于工程技术人员的科研基地,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人民群众认识建筑关爱建筑的科普基地,是国内首座宣传普及建筑工法知识的专业性展览馆。基地共设置古建筑营造、园林和洋楼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建筑、桥梁工程四个展厅,展示范围涵盖了古建筑、园林小品、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地下建筑、大型桥梁等各种结构体系的施工工法。近年来,围绕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结合专业特点,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环境治理、推广绿色建筑等主题科普活动。在科普基地这个平台上,努力发挥优秀建筑工法对提高城市建筑水平、向大众普及建筑科学知识、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推动建设美丽天津的服务作用。在普及建筑科学知识中,激发了广大群众了解建筑、关注建筑和运用建筑知识的热情。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档案馆)多年来致力于讲好海洋科学故事,加快海洋科普工作的常态化、社会化和智慧化。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建构起立足天津、联合京冀、辐射沿海和内陆省市的海洋科学传播格局。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单位,具有完善的科普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完备的科普资金保障体系,多学科高层次的科普人才,原创科普资源储备充足,举办科普活动经验丰富,科普工作对外交流合作广泛。近年来,中心充分结合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国际档案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形成了“海洋科普视频”“海洋知识竞赛”“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大讲堂”“蓝色梦少年行海洋研学活动”等多个原创特色海洋科普品牌。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以“享受核技术带来的幸福生活”为科普主题,展览划分为“核科学历史人物”“核科学发展历程”“中国核武辉煌成就”“核爆视听体验”“电离辐射基础知识”“应急防护小妙招”“核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走进核电”和“中国核教育分布”9大板块,旨在全面普及核与辐射安全和健康知识,增强公众对核科学技术、核安全、核应急管理的认识和信任,为我国核能安全高效发展及和平利用营造良好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基地紧密围绕社会热点,通过出版科普读物、举办科普活动的形式,在社会涉核舆论中发出主流声音。出版《走入“核与辐射”的世界》,印发关于日本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的科普宣传页,举办“核新”杯全国青少年绘画比赛,弘扬了“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普及了核科学知识、传播了核安全文化。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

  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是以“基辅”号航空母舰为核心,驱逐舰、潜艇、护卫艇共同组成,集航母编队参观、军事国防教育、主题实景演出、文化展示、拓展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军事主题公园。基地充分发掘科普教育潜能,对核心资源“基辅”号航母的舱室、武备进行保护性改造与恢复,目前舰上对外开放面积8万余平米,最大程度展现了原舰原貌。2017年引入退役的“重庆号”驱逐舰及353号潜艇,进一步还原了航母编队风貌。结合园区后续引进的陆、海、空军各式武器装备,基地俨然成为一座大型“军事博物馆”。基地重点围绕“航母编队”概念,以航母、导弹驱逐舰、潜艇、护卫炮艇等资源为基底,打造融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环保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等内容于一体的“泰达航母雏鹰国际特战夏令营”特色科普活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