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种植的黄金时节,在天津市武清区永定河畔的大片稻田,随处可见运送秧苗、插秧、补秧的农民,一派繁忙的农业生产景象。
这片占地5000亩的稻田是天津市农科院与武清区华铭家庭农场共同打造的“小站稻”专业种植基地。通过引育种植优质品种,基地实现小站稻亩产2000斤,已成为武清区着力打造的“吨粮”示范基地。其中,占地100亩的育秧棚,每年育秧服务全区小站稻生产面积7000亩,生产优质稻谷1万吨以上。
今年,小站稻专业种植基地还试种天津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抗旱能力强、产量高、口感好的新品种“金粳518”,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意义非凡。
天津市武清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宫汝洲介绍说,2021年武清区被农业农村部批准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与天津市农科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面推广天津小站稻的试种。武清区将进一步发挥农科院专家的科技支撑作用,在全区22个合作社全面推广新品种引育,包括甜瓜、草莓、黄瓜、西红柿等新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打下坚实基础。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小站稻科技服务站站长苏京平表示,今年应用的品种有高端优质类的小站稻品种金稻919,这是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人们从吃饱向吃好需求转变的要求。同时,也有高产类型的吨粮稻品种,亩产产量能够达到2000斤以上,加速实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实现中国田种“中国种”。
同时,为保障蔬菜供应,武清区还积极拓展大棚蔬菜种植数量。走进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的“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温室大棚,大棚内香芹、油菜、茼蒿、生菜等叶菜油绿发亮、长势喜人。作为天津市蔬菜保供基地,自2020年疫情开始,园区整合500余亩大棚不间断种植各类叶菜,日供应各类蔬菜约3万斤,有效保障了特殊时期京津两地蔬菜产品的市场供应。基地负责人刘天民说:“现在天气变暖,园区开始加种黄瓜、西红柿等蔬菜,丰富京津市民的‘菜篮子’,光种植蔬菜这一项,每亩地年收入能达到2到3万元,在保供应的同时也为村集体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