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脚步的临近,本报邀请津城多位教学名师,在最后冲刺之时,联袂为全市考生送上助考“锦囊”。高考,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都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练,让大家在这其中学会了坚韧与拼搏。疫情防控之下,希望每一个即将走上考场的你,都能从容应对,走过风雨,必现彩虹。无奋斗,不青春!
本期刊发下篇:语文、政治、历史、英语、应考心理
语文
“收口”阶段 大有可为
天津市实验中学应届高三语文教师 李莹
高中语文学习到了“收口”的阶段,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能够在哪些方面“奋力为之”呢?现做如下盘点。
1。立足教材,注重迁移
复习教材,温故知新,是今年语文备考的重中之重。在市考试院历年发布的“考生寄语”中,都会有类似“命题依据现有教材”的表述,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这个时候,往往会叮嘱学生重读教材。2017年新《课程标准》颁布,2019年新教材施行,本届考生是新教材的第一批实践者。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重点看教材中的哪些内容呢?一看古诗文,二看课后“学习提示”,三看“单元研习任务”。如今的语文试卷,更重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核心素养的基础,是知识的转化迁移能力,掌握书本中的必备知识,是具有该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新时代,要有新思想,要写新文章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应该体现时代精神。过去,我们强调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文章结构要体现层次和脉络;如今,我们还要强调,文章要彰显时代风尚。“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团百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应奋进有为的时代。生活在其中,我们的内心怎能没有触动?把身边的感动记录下来,把内心的触动表达出来,积少成多,这些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作文需要吐故纳新,去除笔下那些陈词滥调,涤除胸中的迂腐气息,关注你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热爱你所拥有的生活。
3。明白术语,规范答题
“以景结情”“细节描写”“使用典故”“比喻通感”“虚实结合”“比兴象征”……这是近几年高考鉴赏题中出现过的“艺术手法”,这些鉴赏类术语往往是赋分的关键点,也常常是我们作答时的切入点。只有对这些关键词做到透彻理解并融会贯通,答题时我们才能攻坚克难,应对自如。备考时,对一些常规问法,我们也应梳理出常规的答题方法。比如: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不要忘记景物所体现的特征;问情感或含义,要多角度分条列举;问作用,不要忘记文章的结构;问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知道除了正面描写,还有侧面烘托等等。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的方式,经常是: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遵循此路径答题,虽不中,不远矣。
4。《乡土中国》和《红楼梦》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著作,社会科学的两个重要目的是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所以,我们在备考时,要关注两个要点:一是重要概念的理解,二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做到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红楼梦》是小说,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情节和环境都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人物是核心要素。在备考时,我们应遵循这样的脉络去梳理每一个重点人物,即形象—情节—性格—命运—主题。答题时,切忌空泛,应言之有物。
政治
奋斗其时 从容应考
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长 河西区骨干教师 刘婕姝
大考在即,同学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考前这几天,我应该做些什么?
1。关注时代主题,感悟时代精神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同时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对时事政治的考查特别能体现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同学们考前应再次梳理主要的时政材料,了解时政背景,明确材料与教材的衔接点,提高运用教材原理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例如,我们要思考“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发展理念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我国的国体、政体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等。我们要以时事政治材料为载体,再次回顾和整合教材知识。
2。整合核心内容,梳理知识脉络
高考及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命题要求指出: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因此,考前同学们要回归教材,重视基础文本,归纳核心内容,熟知教材知识线索。例如,如果试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我们脑中应清晰呈现本书线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如果涉及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应明确包含国体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等。
3。归纳模拟试题,科学合理“瘦身”
备考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题训练。因此临考前我们要回顾训练过的试题,积累知识与方法。我们做过的模拟题非常多,应该回头看哪些题呢?要做好合理“瘦身”。非选择题我们要从各区、各校模拟题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即材料体现时代精神、设问科学合理创新、答案与材料关联密切、答案覆盖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的试题。不宜过多,每个模块2—3个典型题,形成自己的“题库”,考前再精析这些典型试题。同时我们要让自己的选择题错题本不断“瘦身”,把错题弄懂学会,然后从错题本中去除。
4。调整作息时间,注意答题规范
我们要按照市考试院发布的各科目考试时间调整自己的作息,使自己能够在每个科目相应的时间达到最好应考状态。根据自己选科的情况,熟悉考试节奏。例如,如果同时选了物理、思想政治学科,我们要在考前适应连续进行两个科目考试的节奏。同时大家要注意答题的规范性。例如,非选择题的答案要注意书写工整,分点标序号,教材原理与材料相结合等。作答内容不能超过答题纸边线,尽量不要大面积更改。
考前几天,同学们要静心静气,一天一个脚印,相信同学们的梦想终会实现。
历史
关注重点热点 以史为鉴
天津英华实验学校历史高级教师 白桂丰
要抓住重点,把握各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还要特别关注新教材中增加了哪些新知识,关注这两年的时政热点。考生们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要抓住重点,立足中外纲要上下册,把握各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要把握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史要把握外来侵略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曲折历史;新中国历史要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和建设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世界近现代史要把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相互推动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发展的局面、全球化发展及问题等。
2。今年是天津市采用新教材进行高考的第一年,要特别关注新教材中增加了哪些新知识,提出了哪些新观点。如宋朝社会的变化、元朝对边疆的成功统治、 “东南互保”、启蒙思想家中增加的亚当·斯密、全球治理等。
3。关注这两年的时政热点,联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以史为鉴。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大国关系、全球治理等。
4。各类题的答题方法。对于历史高考题,我觉得没有万能的模板,一定要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作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各类题还是有一个大概的答题思路。如选择题,一定要注意时间,脱离时间的历史问题是没法回答的。
材料题要对材料的引言、正文、出处等一句一句地解读,全面获取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历史主观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1。原因、背景类:这类题要能从根本基本原因,内因外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2。特点、特征类:要从所述历史事物的时间、空间、主体、过程、影响等方面来思考。3。影响、意义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国内外等角度思考。4。评价、评述类:注意辩证、全面、历史地看待问题,注意史实应用。5。历史小论文:首先要根据所给材料和题目要求,明确论题是发散型(材料信息多,考生可任选一点进行论述),还是单一型(材料立意指向一个)。论题的选取事关小论文题的成败,明确了论题的同时也就清楚怎样进行论述了。论述时要注意对历史事物按原因、过程、影响的历史发展理路来进行,结论最好根据问题进行唯物史观的升华。同时,还要注意小论文的格式和书写规范。
最后,祝考生们顺利!
英语
把握三题一线 助力“临门一脚”
天津市南开中学正高级教师 姚卫盛
高考复习,千头万绪,高考临近,时间紧迫。在有限的时间内,驾驭“三题”即问题、真题和错题,紧握“一线”即词汇主线,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1。发现问题,精准反思
“人能反己,则四通八达皆坦途也。”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考生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精准反思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首要途径。
建议考生们选择最近做过的10套题,依据问题类别认真整理问题数量,从而精准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果感觉问题类别和问题数量较多,无法全面覆盖时,建议和自己的老师深入沟通,从中选准复习方向,力求在一些问题上取得突破。
2。聚焦真题,精炼思路
真题集中体现高考的要求,有助于考生建构适合于高考的解题思路。
建议考生认真梳理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10套真题,在逐题分析答题思路的基础上,横向比较不同年份试题对同一知识或能力的考查,比如对于主旨要义的题目,每年都有涉及,那么每年真题在答题思路上有无共性,如果有共性,则需要将共性进行提炼,融合为自己的答题思路,如果各有特点,则需要将各自的特点分析清楚,丰富自己的答题思路。
3。复练错题,精细梳理
错题的价值在于体现了考生知识的薄弱点和能力的提升点。
建议考生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梳理做过习题中的错题,并将自己的错题进行分类,按照考查相近知识或相关能力的类别分组,形成自己的专项错题集,比如时态类错题集、非谓语类错题集,猜词类错题集等,反复练习。在反复练习中,深入思考,丰富自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探究答题规律,攻克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建议考生在冲刺阶段可以结合真题和错题,形成三套相当于高考题量的空白套题,三天一套,在100分钟内完成,提升考试临场感。
4。抓住词汇复习主线
词汇是外语学习的基础。冲刺阶段尽管时间少,也要在词汇上下功夫,建议同学们在冲刺阶段坚持认字、用字和练字。
所谓认字,是指通过构词法和具体语境,在阅读中灵活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冲刺阶段不能不背单词,也不能只背单词。建议考生每天坚持以真正读懂为目的读一篇高考真题的阅读文章。高考真题的阅读理解每篇360字左右,坚持十天就将近4000字,在阅读中提升认字能力。
所谓用字,是指坚持练习写作。建议考生对于高三练过的书面表达进行再审题、再构思、再写作,坚持每天或每两天进行写作。在写中提升自己的用字能力。
所谓练字,是指练习书写。有的考生可能认为时间太短,练字效果不明显。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大幅提升书写质量,当然是挑战,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冲刺阶段坚持练字,旨在提升卷面工整感和提高书写速度,同时静心练字,也是冲刺阶段的精神调整,每天不需太多时间,在学科复习交替之时用20分钟即可。
应考心理
调整心态 回报自己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 毋嫘
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这一重大人生事件,也是一次严峻考验。新冠疫情袭扰,高考在即,如何进行心理调适,以最佳状态迎接高考,是很多家长和考生朋友格外关心的话题。我从下列几个方面为大家支招。
1。日常作息
■ 调整睡眠,合理饮食
按照以往,高考答题时间是在上午9时和下午3时。调整生物钟,让自己在这两个时段精力充沛。“夜猫子”型学生更应调整。具体做法如下,(1)晚上不管困不困,到点就上床,不看手机和书本。(2)早上按照高考当天起床时间起床。(3)除了中午时段,白天若有困意,采取喝水、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让自己保持清醒。
此外,高考临近,以常规食材为主,保证必要的营养摄入,切忌油腻、生冷、不卫生的饮食。
■ 理性复习,专注当下
最后复习以查缺补漏为主。不要盲目做难题,容易造成挫败感,回归课本和基础,看看错题集,保持做题感。课堂上或做题时,可能会后悔过去、担心未来,难以集中注意力在当下。此时,无须责怪自己,停下来,做一个“静心练习”。考试时感到紧张或晚上无法入眠,也可以做这个练习来镇静助眠。
将注意力放在你的鼻腔上,伴随着呼吸,感受空气进出鼻腔的感觉,同时在心中自我引导:“吸气时知道自己在吸气,呼气时知道自己在呼气”。如此持续,保持对呼吸的觉察,其间,注意力会跑掉、不在呼吸上,再次将注意力放回到你的鼻腔上感受呼吸即可。过一会儿,你就能平静专注。这个练习简单有效,同学们现在就可以练起来,多多益善。
2。接纳焦虑,表达情绪
■ 焦虑是正常的
高考前,多数学生会有焦虑情绪,例如感到忧虑、担心、恐慌。疫情可能会放大焦虑,有的学生觉得疫情会影响到自己高考时的状态、有的学生担心线上学习很久导致成绩下降、有的学生看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害怕落下很多。首先,焦虑是正常的,绝大多数人面对高考都有情绪起伏。其次,适度焦虑是有利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焦虑并非最好,适度焦虑可以提升人体唤醒水平,调动大脑认知加工,反而最有利于发挥。此外,家长不必刻意强调放松,不必刻意安排。
■ 倾听而不是讲道理
当孩子表达“我感到担心”“我有点慌张”时,家长不要急于宽慰或讲道理,而要倾听。用“说说看”“还有呢”“是这样啊”等简单句子,引导孩子多说,家长则去倾听“孩子的具体感受是什么”“具体想法是什么”。无论孩子说什么,保持理解与倾听。通常情况下,孩子能够完整说出所思所感,压力就会得到释放。允许孩子的情绪有波动和反复,当他们再次表达担忧等,保持理解和倾听。
■ 如果过度焦虑,可以考虑就医
个别考生可能存在过度焦虑。过度焦虑的表现首先是,常伴有躯体化症状,如头痛、腹泻、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很多人不理解,这些生理问题其实是焦虑的结果。其次是谈考色变,考生大部分时间忧心忡忡,尝试很多方法后都难以平静。此时,可以考虑去综合医院心理科或专科医院,请医生给予评估和干预。
此外,家长情绪稳定很重要,不必刻意改变生活方式,如在家说话轻声轻气,走路蹑手蹑脚,每一餐都很丰盛等,这些言行反而会向孩子传递焦虑,造成心理负担。生活秩序正常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