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眼下,天津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已基本形成。强化生态修复保护,天津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周边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深学笃用,天津行动,我们就跟随主播云奇,一起到津南绿屏八里湾看一看。

  五一假期,带您到津南区绿屏·八里湾来打卡。

  骑行中,我们遇到了一支老年骑行队。队长王士群告诉我们,队员们的平均年龄已经将近70岁了,别看大伙大都是土生土长的津南人,但以前八里湾这里是一个工业园区,有不少高污染企业,仅有的几条小水沟也是经常散发恶臭,环境脏乱差,路还不平,大家只能是舍近求远,到别处去骑行锻炼。自从2018年天津启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津南区关停散乱污企业,村庄整体搬迁,造林绿化,环境越来越好,天鹅、白鹭等近百种野生鸟类到这里安家。到这里来骑行,用相机记录生态变化,渐渐成了大家的新选择,队员也从最早的三五个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人。

  李树增,是小站稻种植大户。他告诉我们,最近这几年,天津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拿出真金白银,按每亩地近百元的补贴标准,鼓励在绿色生态屏障里,建设小站稻高标准绿色种植区。今年,老李又多承包了1000多亩地,在绿色生态屏障里,他们稻田的种植面积超过了8500亩。眼下,正是小站稻育苗插秧的关键时节,机器插不到的地方,农户们也挽起袖子、穿上雨靴,下地干活儿。

  老李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滋养了土地,涵养了水源,小站稻越来越好种。李树增的闺女李晶,去年也辞去了药剂师的工作,回来跟着父亲一起干,“父亲管种,她来销售”,俩人分工合作,让小站稻秀出了天津的绿色品质。好生态,给周边村民带来了新生活。

  这首朗朗上口的《好日子》,就是王玉花创作的。她说,过去,全村1800多户村民,都住在老旧平房里,用的是旱厕,用水、供热都不方便。随着绿屏的建设,他们村启动了整体搬迁。留住乡愁,新楼房就选在了离原村不到3公里的绿屏旁。去年,王玉花一家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三居,她特意选了26楼的顶层,推窗看去,满目美景。

  如今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年轻时就爱好文艺的王玉花和老伴儿,特别有感触,这不,两口子最近组建了一支社区文化队,要创作更多的好曲目,来歌唱美好生活。

  沿着绿色生态屏障这一圈走下来,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景,更感受到了天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突出生态功能,打造生态场景,注重生态体验,实现生态价值,绿色已经成了乡亲们触手可及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