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控区东兴里东区4号楼李建英封控区东兴里东区4号楼李建英

  今年58岁的李建英与老伴居住在东兴里东区4号楼多年,疫情刚出现时,她所居住的居民楼就被划为“封控”。“当天,身穿防护服的很多工作人员来到小区,将小区的大门临时封闭,禁止小区里的居民随意外出。”回忆起当天场景,李女士说道,“当时看到后,心里确实有些害怕,担心自己是否染上新冠病毒。

  不过,伴随着中北镇进行多轮核酸大筛查,特别是看到很多社区工作人员不顾自身安危,进到被封控小区里为居民义务服务时,心里顿时暖了很多,害怕的心情也随之消失。

  “我们小区自从被封控之后,就开始有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日常生活服务。”李女士说,她们小区里有三幢居民楼,每幢居民楼都有4个楼门,每层两户。一名社区工作人员负责一个楼门的12户居民,而且是全天24小时值守。

  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也是细心到家。李女士说,因为疫情管控的原因,她们楼里的居民无法自己到外面去采购,因此,居民们都通过附近一家大型超市的APP下单购买,超市工作人员将居民购买的物品送到小区大门口。在小区里值守的社区工作人员会马上将居民购买的物品送上门。李女士说,由于居民购买物品的时间并不固定,社区的工作人员有时一天会上下楼数十趟,忙的时候,刚给一户居民送完,就又接到居民的求助信息。

  “疫情期间,我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李女士说,她每天早上7点左右起床,吃完早点后,在家里与老伴一起看看手机或者电视。午饭后,在床上睡会儿午觉,下午看电视或者手机,了解一下最新的信息,晚饭后,通过楼里的一个微信群,与居民们一起做做操或者做一些其他的运动。。

  李女士介绍,居民们每天购买任何生活物资都非常便利,而且在疫情出现的第二天,社区就给每位居民都送来了米、方便面、一箱矿泉水和一箱蔬菜,保证居民每天的正常生活。

  在疫情封控区内,每位居民的防疫措施也都是很严格的,不仅居民不能私自从小区里外出,而且楼内的居民如果想开门拿东西或者倒垃圾,也需要先向负责楼门的社区工作人员报告,得到允许后,再开门拿东西或者倒垃圾,这已经成为居民的一种习惯了。

  李女士回忆道,她家楼上的一户居民非常热心,在封控期间,他每天看到有居民在微信群里求助后,都会热心帮忙,小到做菜用的调料,大到蔬菜米面,他都会及时帮助。“我是从楼里微信群和社区张贴的告示得知今天要解封的。”李女士说,她今天很早就从家里走了出来,呼吸一下外面新鲜空气,然后准备将5岁的孙子接到自己家中。由于儿子一家也在这次疫情期间被管控了,所以一直没有见面,心里很想念他们。

  防范区小区居民章金明

  近邻更胜远亲 风雨同舟共济

  居住在中北镇云锦世家的章金明,解封后的第一件事是开车到自己的姐姐家去溜了一圈。对于已经退休刚刚搬到中北镇的章金明来说,这14天不同寻常的假期中,他跟小区的邻居们从陌生到熟悉,从邻居变成了亲人。

  去年11月初,刚搬到云锦世家的章金明最初还不太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刚刚搬了家,家里的油盐酱醋都不齐全,起初做饭时经常不是没了盐,就是缺了姜,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邻居借。一来二去,邻居们彼此就加了微信好友,开始了日常的联系。

  12月21日,章金明经常联系的邻居,可能是因为去过东兴里菜市场买菜,回来之后被限制了行动。虽然云锦世家并不在中北镇的管控区内,但为了保险起见,邻居决定自我居家隔离。这样一来,买菜就成了大问题。章金明知道后,二话没说就开始当起了服务邻居家的志愿者。每天在微信里询问邻居需要买什么菜,而且为了避免接触,他每次都是把买好的菜用塑料袋装好,放到邻居家门口,然后用微信通知邻居开门拿。扔垃圾、拿快递更是义不容辞。用章金明的话来说,“就这14天,我把小区门口都转了个遍,卖早点的、卖菜的、卖药的,连卖土产百货的我都知道在哪里了。邻居就是这样,大伙儿在一个楼住着,就是缘分。”

  其间,几个姐姐不放心,纷纷打电话给他,但他为了响应非必要不离开中北镇的政府号召,始终都没有去看望一直惦记他的姐姐们,直到解封,他才第一次开车离开中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