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造体外快速诊断平台,填补国内在艾滋病快速检测领域空白,这是天津医药集团所属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曾经创造的辉煌。应对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仅用20多天时间就成功研发出检测快捷、灵敏度高、操作简易的新型冠状病毒试剂检测盒,迅速组织生产、投入市场,并顺利进入商务部白名单,大大增强出口能力。在2020年取得销售收入增加71.2%佳绩基础上,今年又研制出新冠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一季度销售收入实现202.58%的增长,这是中新科炬创新不停步终获回报的最新成果。

  今年一季度,在科技创新引领下,像中新科炬这样的千余家天津生物医药企业聚合发力,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6.2%。

  构建生态 促进创新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赛道上,天津脱颖而出的除了中新科炬,还有历时25天拿到新冠病毒的N蛋白特异单抗6F10,推出新冠疫苗定量检测试剂盒的京天成抗体研制团队、用胶体金法研制成功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抗体检测试剂盒,获得欧盟准入资格的天津一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入选国家“三药三方”的“宣肺败毒方”和血必净注射液、我国首个被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康希诺。

  创新型新企业纷纷脱颖而出的背后,是天津近年来全力打造新基建,为生物制造产业搭建完整的检验检测、试验、咨询评价等服务平台的谋划策略;是构建新生态,成立生物制造产业(人才)联盟,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金融链有机融合的得力举措;是提供新服务,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担当作为;是引导资本市场,建立规模百亿元的全球创新药投资基金、天士力资本、天以生物医药股权投资基金等一个个产业基金的倾情助推……

  目前,药明康德、康希诺、瑞普生物、丹娜、凯莱英……众多生物医药领军企业茁壮成长;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100多家具有国际水准的科研创新平台涌现;在中药领域,天津的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血必净注射液、京万红软膏全国知名;在化学药领域,天津的皮质激素、GCLE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维生素B1产业世界第一,α-2b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胰岛素生产规模亚洲最大;在生物制药领域,天津的酶制剂、花青素和益生菌在技术水平和年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国韵生物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产量位居国内首位;赛诺医疗研发的冠脉支架填补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空白;协和干细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库。

  “天津目前拥有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在创新孵化、产业化、流通等价值链主要环节完成了布局。”市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基本形成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武清、北辰、西青、津南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市的比重超60%,重点聚焦合成生物、医疗器械、化学制药、智慧医疗、中药现代化、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六大方向。”

  仅以中新科炬所在的经开区为例,目前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00多家。2020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273.5亿元,占据当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627亿元的四成以上。

  前瞻布局 精准发力

  生物医药产业是天津打造“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在制造业立市中打造“一主两翼”产业创新格局的两“翼”之一。“在天津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中地位突出。”市工信局生物医药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说,“天津正在制定‘制造强市计划’,到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要突破8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天津将充分利用新动能引育专项支持政策,支持金耀药业、大冢制药、葛兰素史克等骨干企业,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药物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开展抗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和抗菌等化学药领域新药研发;支持天士力、中新药业、红日药业等骨干企业以及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机构,开发滴丸、软胶囊、中药注射剂等新剂型,支持康希诺、杰科等新兴企业以及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开展生物药品、疫苗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将依托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现代中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和中新药业、盛实百草等龙头企业,在滨海高新区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依托天士力和北辰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北辰区打造北辰京津医药谷;依托中科院医工所天津研究院,以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先进医疗设备产业化为核心,在东丽区打造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依托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血液病医学中心和再生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在静海区打造中日(天津)健康产业发展合作示范区。

  “我们将推动实施金耀药业软吸雾剂、药明康德北方基地二期、中新药业滴丸智能制造基地、京津冀天津中医药产业基地、津村盛实制药高品质中药经典名方制剂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细胞工程创新中心、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二期等重大平台,积极创建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中心、中医药智能关键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加大原创药开发力度。到2023年,形成年销售额超100亿元企业2家,年销售额超50亿元企业3家,显著提升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和服务能力。”市工信局研究室相关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