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门口出发步行或骑行就可以寻找到健身设施,专业科学的体育指导,丰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这就是天津的“健身圈”。

  3月1日,天津市体育局网站发布关于征求《天津市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的措施》修改意见的公告,天津未来将新增一批健身场地。

  《意见》拟规定,天津将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新建居住区要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

  此外,天津将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

  加强体育用地供应利用

  有关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要将体育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设施建设用地规模。制定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要根据体育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合理确定并保障土地供应规模。已经确定的建设项目,要加速推进落实。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暂时不具备建设条件的体育用地,鼓励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租期不超过20年。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地的,健身设施建成开放并达到约定条件和年限后,可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出让的土地应继续用于健身设施建设运营。

  用好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

  鼓励支持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体育设施,各区人民政府要梳理建立并向社会公布用地和资源目录。健身设施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产权归属,建成后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

  社会力量可申请利用尚未明确用途的城市空闲土地、储备建设用地或者已明确为文化体育用地但尚未完成供地的地块建设临时性健身设施,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且不能影响土地供应。

  在不妨碍防洪、供水安全、森林保护等前提下,结合我市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绿色屏障建设,可依法依规在海边、河道、湖边、山林修建适合群众使用的特色体育设施。

  重点建好海河下游带状公园、外环线环城体育公园、铁道健身公园、环团泊湖沿岸体育设施建设。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出台《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研制相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重点建好建强社区体育设施,解决中心城区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问题。

  “十四五”期间,倡导支持在街道、乡镇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

  推动社区(村)健身设施更新换代,提升改造健身园2000个,新建一批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设施。

  新建居住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社区健身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社区健身设施未达到规划要求或建设标准的既有居住小区,要紧密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建设。不具备标准健身设施建设条件的,鼓励灵活建设非标准健身设施。

  鼓励社区(村)体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突出做好体育公园建设与规划,新建、改扩建一批体育公园。

  探索体育设施与公园绿地相结合的新思路,合理布局球类、步道类、器械类、儿童活动设施类等体育设施,以及中小型室内健身馆。

  推广委托运营开放

  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创新改革,积极实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工程。

  政府投资新建体育场馆应委托第三方企业运营,不宜单独设立事业单位管理。已有公共体育场馆要创新运营管理模式,鼓励第三方企业参与运营开放,逐步向委托市场管理转变,应托尽托,在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

  鼓励第三方企业运营学校体育场馆,全面推行保险机制,鼓励保险机构创新保险产品,优化保险供给,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和转移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独立承担责任,确保运营安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保证本校师生教学、日常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应开尽开。

  鼓励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市民群众、学校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

  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承办社区体育赛事。

  深化体教融合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鼓励特色发展,协同推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

  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冬夏令营等,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青少年掌握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和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武术、冰雪运动等专项运动技能。

  改革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

  鼓励各区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小学、初中、高中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的“一条龙”人才体系,畅通优秀体育人才选拔渠道。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青少年体育推广、培训、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等工作。

  推动居家健身

  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在健康天津全民健身行动中大力推广居家健身。邀请体育专家、体育明星、教练员、体育社团及健身爱好者,共同创编居家健身方式方法,通过整合拓展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资源,向群众大力推广普及居家科学健身知识,激发群众健身热情。

  继续做大做实“健身大讲堂”、“科学健身一点通”电视栏目和“#今儿练了吗”抖音专栏。

  开展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探索完善竞赛组织和运行模式,创建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体系。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公共体育场馆、室外健身设施、群众赛事活动必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管理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环节,依法、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管理,制定相关方案预案,保证场馆设施开放使用和赛事活动符合防疫防控、应急避难(险)要求,确保安全。

  来源 | 天津市体育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