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十四五”期间,武清区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以“五大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现代产业集群化发展。

  日前,武清区和清华大学开展合作,计划将从事新药研发的清药同创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落户武清开发区。同时,格林药物制剂、景阳生物医药、神州医疗、火石创造等8个生物医药领域项目也与武清开发区举行了签约仪式,截至目前,武清已汇聚生物医药企业150余家。

  可以说,生物医药企业的集聚发展为武清全力推进“京津生物谷”开发建设,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生物医药为样板打造创新平台

  “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就能完成迁址和交割。同时,武清‘京津生物谷’也会初具规模。”清药同创创新药研发转化平台项目负责人李孟赢介绍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项目方科学家的资源引入到“京津生物谷”的建设中。

  武清区正在积极打造的“京津生物谷”是一处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在这里,众多与智能医疗器械、精准医疗、生物制药等领域相关的企业,正在形成汇聚态势,建立起“孵化器+小试中试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规模生产区”的全程孵化链条,打造一体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未来将为基因组学、基因转化与编辑、干细胞、诊断试剂和医疗大数据等细分领域企业提供高端定制化场景;同时,武清还成立医药产业联盟,助力新药研发、投产。

  武清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新药物研发高端平台等方面,红日药业已经取得突破,“脓毒症治疗药物关键技术”实验室获批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目前,红日药业已拥有3个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此外,武清区积极推动诺禾致源、金匙医学等企业开展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跟进诺禾致源“天津市血液单细胞基因组学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推进“1+4”产业集群化发展

  正在形成的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集群,只是受益于武清区“五大创新平台”建设的一个代表。建设“五大创新平台”的目的就是推动武清主导产业规模化发展,即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1+4”产业集群化发展。这里的“1”即智能科技。

  2014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属的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到武清区。如今,不仅这家以轨道交通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为主营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有三百多人扎根武清,而且为其提供上下游服务的不少企业也跟随他们来到这里。

  依托铁科院、北交控,武清区打造了中铁检验认证重点实验室、天津轨道交通创新联合实验室两大平台,为轨道交通领域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提供质量检验、产品认证等服务,目前,已经吸引了20家智能轨道交通产业相关项目。

  此外,依托合作机构,武清区也正在积极打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业集群,重点突破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制与行业应用标志性机器人产品;华为-安擎人工智能昇腾生态适配中心也在规划建设中。目前,武清区已集聚智能科技企业120余家,领域遍布安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大脑、数据库建设、区块链等多个领域。

  把握机遇 加速营造产业新生态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正式启动。对于武清区来说,这是机遇,更是考验。

  “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不会自然而然到武清来,科技成果也不会自然而然转化;传统的园区开发和招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自然也不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武清区领导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催生出了“五大创新平台”的概念,就是以推动“1+4”产业集群化发展,构建系统生态为目的,打造研发设计、小试中试、通用制造、市场营销服务和投融资服务5个方面的创新平台。

  依托这一政策,把握协同发展机遇,武清区聚焦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深耕北京,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转移。自2017年以来,承接吸引优质首都项目976个,包括铁科院天津基地、浪潮天津医疗大数据产业基地在内的一大批项目落地。仅今年前三季度,就引进北京项目111个,实际利用内资57.6亿元。

  资金、企业、人才、产业,正在不断向武清汇聚,而武清区秉承着一贯的“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在应用场景、人才引进和科技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定制化服务,积极搭建起多层级产业创新平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创新平台与关联企业共融互促的产业新生态,最终实现共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