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一泓清池,碧波荡漾。

  被誉为“津城大水缸”的于桥水库,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是本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2017年中央第一生态环保督察组在天津开展环保督察时发现,于桥水库存在二级保护区范围内村庄污水未集中收集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平不高、北擂鼓台沟等沟渠水质较差等问题。此后,本市多管齐下从严整治水库污染问题,实施水源保护、封闭管理、外围治理、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使水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水质稳定恢复至Ⅲ类,并形成持续改善水质的长效机制。

上图位于于桥水库南岸搬迁村的旧址已被树木花草覆盖上图位于于桥水库南岸搬迁村的旧址已被树木花草覆盖

  据了解,于桥水库整改中,涉及的面源污染问题占比达六成,对此,本市多措并举推进解决。一方面从污染物产生源头入手,减少排污。蓟州区在关闭于桥水库保护区内3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基础上,额外关闭了177家规模以下养殖户;完成复垦复绿503.3公顷,栽植水源涵养林约1万亩,减少了农作物耕种过程中因化肥、农药等不规范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另一方面从污染物转移途径入手,有效截污。蓟州区铺设污水管网22.9公里,建污水提升泵站7座,为收集水库沿岸46个村庄的污水提供了重要保障,有效解决了污染物随生活污水进入于桥水库的问题。

  于桥水库平均水深约4.5米,属于浅水型水库,汇水区域80%以上来自水库上游,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较高,氮、磷等污染要素控制压力大。对此,本市采取入库河口湿地工程、截污沟工程、入库河道治理、458万立方米底泥清除、33.5公里湖滨带改造、38条沟道整治及沟口湿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控制入库污染源,消减污染隐患,有效净化水库周边来水,为改善水库水质、修复水生态环境打下基础。其中,于桥水库入库河口湿地建成运行后,将水库上游引水和汛期的头场洪水导入单元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净化,大大减少了直接入库的污染。入库河口湿地2017年建成试运行以来,累计净化水量约3.3亿立方米,对保障水库水质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本市及蓟州区建立起环保、水务沟通机制,强化水质监测和信息共享,让治理措施更具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为强化联合巡查执法,市水务局联合蓟州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定期开展于桥水库垂钓、游玩、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开展机动船只取缔专项行动,共完成了1178条船只机动设备拆除。同时,加大库区封闭管理力度,对库区周边七个镇封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全面推进库区保洁常态化,2017年至2019年累计清理库区垃圾1万立方米,实现库区管理全覆盖。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目前于桥水库水质趋于平稳,且呈逐年向好趋势,主要污染物总磷由2017年的0.07毫克/升降低到2020年的0.04毫克/升(1至7月平均值),下降43%;高锰酸盐指数由6.0毫克/升下降到4.0毫克/升,下降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