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治理,新区河道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 何沛霖 摄经过治理,新区河道水体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记者 何沛霖 摄

  ■ 聚焦入海河流污染治理这个重中之重,坚持“一河一策”,对12条入海河流进行治理,今年上半年,全区12条入海河流累计水质均达到Ⅴ类及以上,达标率为100%

  ■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湿地空间和公众亲海岸线,力争让海岸展现出最美的容颜,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亲海、近海创造更好条件

  今年渤海综合治理安排了陆域污染防治、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提升海域监管能力等共计64项工作任务,包括37个重点工程项目,综合提升海域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

  滨海新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主阵地。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陆,狠抓海洋环保任务落实,不断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全力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源头防控 治标更治本

  在北大港水库西南圩堤跃进排水闸,这里正在持续放水,向青静黄排水渠进行着生态补水。“目前我们通过闸门稳定补水,每天的补水量为30万立方米。下一步我们将启动‘南四河’水系联通工程,工程建好后,北大港水库的水将和‘南四河’全部连通。‘南四河’在生态补水后,水环境将进一步改善,确保入海水体稳定达标。”新区水务局副局长王红卫表示。

  位于新区南翼的荒地河水质也正在明显改善。“现在这里不仅有村民钓鱼,连河岸上都有螃蟹打洞了。”附近村民赵红星对记者说。

  “荒地河流域的污染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污水。针对综合性污染源,新区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综合施策,包括封堵口门、工业污染治理和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等。自启动荒地河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以来,荒地河水质逐渐改善。” 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海联动、陆海统筹,是滨海新区开展渤海综合治理的原则之一。新区聚焦入海河流污染治理这个重中之重,坚持“一河一策”,对12条入海河流进行治理。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新区12条入海河流中,仅有独流减河1条达到V类水质,其余均为劣V类,V类及以上占比仅为8.3%;2018年,V类及以上水体占比33.3%(两条IV类,两条V类,其余均为劣V类);2019年,9条入海河流达到Ⅴ类及以上,占比75%;今年上半年,全区地表水质量累计综合污染指数2.11,同比改善26%,出入境比0.92,整体水环境质量在新区境内得到改善,12条入海河流累计水质均达到Ⅴ类及以上,达标率为100%。

  入海排污口排查是渤海综合治理的另一项重点工作。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在前期无人机航测及现场排查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部一、二、三级排查结果,初步筛查出了入海排污口清单。现正对筛查出的入海排污口进行进一步监测、溯源工作。

  综合整治 让市民更亲海近海

  位于生态城的南堤滨海步道公园,正成为市民亲水观鸟、赏花拾趣的好去处。这里对原有滩涂湿地进行了生态修复,营造出河海交接半咸水沼泽生境,为鸟类和动植物营造栖息地。同时通过土壤修复、植被营造、水系连通等,打造出远眺候鸟、近赏湿地的亲海公共空间。而公园内水系贯通,形成了能防汛排涝、净化雨水的生态循环水系,让公园景色充满灵动气质,从空中俯瞰仿若一个个宝石镶嵌在绿色步道之中。在东疆东部沿海区域,这里也正加快推进海岸线综合修复,对进一步提升海水水质、改善海岸景观环境、提高游客舒适度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津因河而立,因海而兴,保护入海河流和渤海湾“水清岸净”,让市民更亲海近海是重要使命和责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新区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湿地空间和公众亲海岸线,力争让海岸展现出最美的容颜,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亲海、近海创造更好条件。

  “今年渤海综合治理安排了陆域污染防治、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提升海域监管能力等共计64项工作任务,包括37个重点工程项目,综合提升海域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加快建成‘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美丽海湾。” 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赵贤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