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零点,全长27.3公里的天津外环线调整路正式通车。

  1987年,外环线开通,使天津成为全国最早修建环线道路的城市之一。这次新开通的外环线调整路,在原有外环线东北部“瘪进去”的部分补上了新的一笔,使外环线这条轮廓线由鸭梨形变成了芒果形。

  这个变化对天津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居民将意味着什么? 

  33年的外环线

  勾勒出天津城区的“绿色边界”

  天津早期城建是沿海河向两岸扩展,海河蜿蜒曲折,道路分布也随形就势。后来八国租界市政建设上各自为政,所建道路宽窄不一,走向各异。导致天津城区道路布局像一张扭曲的渔网。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中叶,作为北方工业重镇的天津,市区人口从100万增长到300万,城区道路七股八叉,东西不连、南北不通。上下班高峰期间街头处处拥堵已是津城的一大景观。坊间流传这一句顺口溜:“天津城里一大怪,乘车不如骑车快。”

  1985 年,天津市政府在大量研究基础上正式颁布了《关于综合治理城市交通的决定》,在决定中确定修建中心城区“三环十四射”的骨架路网结构,其中内环为客运走廊,中环为客货兼用,外环为骨架与货运走廊。而外环线正是当年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大手笔。当时的外环线,全长 71 公里,外环线距市中心平均约 10 公里。因其位置远离中心区,与“中环”之间隔着无数工厂、菜地、稻田和水塘,很多人就不理解,说为什么要在那么远、几乎是无人居住的地方,花钱修筑那么宽的道路?而且那时机动车的数量也很少,但当时的市委市政府坚决实施这一规划。

  1986年11月7日,千军万马奋战在天津外环线工地。

  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当时就强调,一座城市,不能无限地向外扩张,城区摊得太大,会带来严重的“城市病”。划定一个“外环”,就是为了限制城市的扩张。而且还要在这个“外环”上,规划一条景观河和一道500米宽的绿化带,即为调节城区的小气候、为城里阻挡风沙,也给未来的城区扩张加上一道“绿色紧箍咒”。天津的“三个圈”成了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环城公路。天津的“三个圈”也成全国最先拥有环线道路规划的城市。在此之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设计规划人员都曾到天津学习考察。

  1989年9月3日,迎国庆自行车大赛上1500多名健儿驰骋载新修建的外环线上。

  “鸭梨”变“芒果”

  外环线上浓墨重彩的“补圆”

  现有的外环线在通车后曾经历了几次大的改造工程,主要是对环线道路加以拓宽,建设了金钟立交、津汉立交、解放南路立交、津淄公路立交等工程,解决外环线和城市道路平行交口的交通拥堵问题,但外环线的线路走向和边界始终未做太大调整。修建外环线时,它的形状曾被形象地比喻成“鸭梨”,主要功能是作为华北(北京)、东北、华东三个方向的过境公路货运走廊和城市交通车辆的集疏通道。随着天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环线从城区的边缘成为城市的核心区,大量交通无法从城市内部往外疏解,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开通的外环线调整线,正是将中心城区东北角“瘪进去”的部分补上,新线路可减少约50个红绿灯及中间中分带断口,成为一条快速闭合环线,提高通行效率,让新外环道路形成饱满的椭圆形。

  “原来外环线全长是71公里,新的外环调整路起点位于现状外环线津汉立交以南,与快速路东纵铁东北路接至现状外环线,这样总长就变成78公里。它将以昆仑路、黑牛城道组成的快速内环,包括宁静高速组成的绕城高速,形成我们天津市新快速环线体系。一个是解决了中心城区东北部的交通问题。比如从天津机场去北京方向,可以通过京汉路,新修的外环调整线上京津二通道,同时快速路沿线包括北辰、东丽、津南区沿线交通方便了。”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院交通规划所所长李科介绍说。

  如今,天津中心城区的路网交通已经由原先的“内、中、外环线”和大沽南路、解放南路、长江道等道路为核心的“三环十四射”,变成了“快速路环线和外环线”加“十四条射线道路”,加“20多条高速路”,加“220公里轨道交通”的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随着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外环调整路)和西纵京津路南段工程的建成开通,天津中心城区的道路主干架已经完成。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城市道路的小循环、微循环,比如说在建的津仓快速化改造项目,它是将津沧高速收费站南移,新建一段高速延长线,实现海泰工业园、高新区的横向联通,预计年底就能建成通车;还有津蓟立交项目,它能和外环线调整线相连,打通环线和高速的循环。现在项目已经开始墩柱施工,正在努力推动。”天津市住建委工程建设处处长孙强说。

  外环线调整了

  “中心城区”会变吗?

  当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完工的消息传出后,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这条路与既有外环线东北半环之间的道路是否限号、限行,货车是否能通行。根据天津市公安交管局发布最新消息:天津市现行实施的限号、限行、限货等政策仍以现状外环线为准,不作调整。也就是说,新的“外环线调整路”不限货车通行,这条路目前作为环外道路去运行管理,新外环线调整路与既有外环线东北半环之间所围约104平方公里的相关区域交通及相关政策暂无变化。

  不久前,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天津市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草案》(征求意见稿),“一环十一园”的设计方案一经亮相,随即引发广泛关注。

  所谓“一环十一园”,是围绕外环线周边设计的十一座公园,像一条翡翠项链,把外环线内外连接起来。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霍兵介绍,“在总体布局上,外环城市公园向内与中心城区的河道、公园形成整体,成为全市的绿色空间;向外,与六大郊野公园及郊野绿道相连,再向外衔接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湿地和双城生态屏障,形成大的绿色生态格局,让水系、绿色空间和通风进入中心城区,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次外环线调线和外环城市公园的城市设计,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的重塑。外环线调整后,一共增加1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今后不光要建城,还要有人、有产业、有生态。”

  目前,十一座公园中水西公园、梅江公园已经建成开放,新梅江公园正在建设,下一步,还有柳林公园等公园待建。与此同时,程林公园等相关城市设计方案也在编制中,未来其周边将分别打造临京滨城际铁路北辰站城乡融合区和临空商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