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天津港保税区将海洋经济产业招商作为引育新动能的主要方向,包括海工装备、海水淡化及氢能在内的海洋产业发展迅猛。

  保税区结合临港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海工装备产业。目前,拥有10万吨级大沽沙及5万吨级高沙岭两条自主航道,大沽沙深水航道已对全球开放,并已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20余个。区内汇聚海油工程、海油发展、中海油服、新港船舶、博迈科、太重滨海等龙头企业及蓝十字、中海科技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今年上半年,保税区大力引进以德赛国际、上海讴泊为代表的重点海工装备产业项目。其中,德赛国际将在保税区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气垫船、军民融合特种高速船、水翼艇、冰区极地救援装备及其他新特异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填补保税区特种船舶生产制造空白。而作为临港区域首个涉外海洋工程监理服务类项目,上海讴泊将在保税区重点发展船舶、海洋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以及海洋工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等业务,补足保税区海工装备产业链的同时,全方位服务天津地区海工装备企业。

  海水淡化产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税区积极推动自然资源部海淡所示范基地科研项目进展;启动临港区域淡化海水综合利用规划研究,推进淡化海水规模化应用和场景建设;围绕海水淡化设备及材料制造,制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重点招商产业目录,打造集整机制造、装备集成、设备加工于一体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据悉,由中国盐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中盐临港研发基地项目已于今年6月底竣工,7月中旬部分检验检测中心人员及设备到位并开始设备调试,预计8月基地两条食用盐生产线将全部建成。

  此外,天津港保税区全方位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保税区成功举办氢能应用推介会,发布国内首台3.5吨氢燃料电池叉车样车和电堆系统,同时在会上展示了燃料电池电堆、集成系统等核心部件,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大巴车、无人机等终端应用产品,以及固定式、移动式配套加氢设备。计划到2022年,保税区将建成加氢母站1座、加氢站6座,运营各类氢能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800辆,初步建成包括资源生产、智能制造、创新研发、示范展示、综合配套五大区域的天津氢能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