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多了一个日间照料中心,蓟州区马伸桥镇北辛庄和石家庄的村民无不拍手称赞,“父母有人管了,可以放心地外出打工,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有人管饭同龄人作伴 为打工村民解决后顾之忧

  北辛庄和石家庄两个村地处于桥水库“黄线区”,由于环境治理,村里的小工厂、小作坊关停或迁移至外省,再加上“转移就业全覆盖”政策的推动落实,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向异地转移。

  “我爸今年84岁,老妈73岁,老两口的身体都不太好。我们做儿女的也没办法,如果守在他们身边伺候,家里谁去挣钱?可是如果出去打工,又放心不下。”村民李淑珍的顾虑道出了村民们最期盼解决的问题──谁来关照农村留守老人。

  在走访得知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后,作为驻村帮扶组的工作人员,责无旁贷要帮村民们解决后顾之忧。市外办协调相关部门,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的同时,投入资金,在很短的时间内,日间照料中心从设想变为现实。今年5月21日,北辛庄村日间照料中心启动运营,大喇叭刚一广播,前来村委会服务大厅报名的村民络绎不绝。

  “这下心里踏实了,白天把老人放在照料中心,有人管饭,还有一群同龄人在一起做伴儿,这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李淑珍说,她要和丈夫利用转移就业培训学到的技能找份工作,一年下来少说也能挣个五六万元。谈及未来,李淑珍相信,通过自力更生,好日子就在眼前。

  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日间照料中心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而建,两层综合楼总面积600多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是集农村党员群众办公议事、公共服务、文体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阵地,是直接面对广大村民的“文化中心”,内设村民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图书室、培训室、医疗室等场所。将“日间照料中心”功能融入其中,增设操作间、就餐区、休息区、疗养区等,有效体现出“公共服务最大化、办公用屋最小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的综合化服务功能。

  日间照料中心也创造了就业机会。在后厨忙碌的刘学良和董丽娜都是北辛庄村村民,以前都是去饭店或别村的农家院打工,尽管在照料中心打工的待遇没有在饭店高,但刘学良觉得能在家门口上班,为乡亲们搞好保障服务,辛苦点、少挣点也值得。随着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完善,照料中心还将开设护理、社工、后勤等岗位,吸引更多年轻人在本村就业。

  “党建引领+造血帮扶” 让照料中心可持续发展

  正当村民对日间照料中心带来的便利津津乐道时,石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国栋有着自己的担忧:“照料中心是福利机构,日常运营资金主要靠民政部门的9万元补贴,而每年的运营成本至少需要10万元,这对于仍处在起步阶段的村集体产业来说,压力比较大。”

  目前两个村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服务人员少,水平参差不齐。如何让照料中心行稳致远,进而有为?市外办驻村帮扶组认为,帮钱帮物,不如帮建好支部,要使日间照料中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提升村党支部的“造血”功能,依靠坚强的支部班子抓好运营管理。

  与村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员、积极分子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内容;村第一书记就“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形成合力服务群众”为主题宣讲党课,凝聚力量、鼓舞士气;聚焦“三美四全五均等”73项指标台账,与村两委密切沟通、倒排工期,压实主体责任。

  在抓党建引领的同时,帮扶组为石家庄村协调10万元用于改造蘑菇大棚增产增收,大幅度提高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确保日间照料中心获得足够的资金补贴。制定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管理规定》,不断提升责任主体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随着服务需求的扩大,村党支部还将动员村里党员群众,增加服务岗位,加强服务人员护理、医疗保健、安全急救的专业培训,白天托管服务也从伙食保障逐步向文化娱乐、情感交流、精神慰藉、健身康复等需求延伸。

  据介绍,截至目前,市外办向包括新增经济薄弱村北仇庄村在内的3个村共投入、协调资金220万元,其中,150万元用于新建2栋党群活动中心和日间照料中心综合楼、改善办公设施条件,15万元安装监控设备推进平安乡村建设,15万元用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2户次,投入40万元启动资金推动村集体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