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大四学生岳岱瑶的生日。当天下午,她突然接到电话:学校要征集外语专业大学生,去天津机场执行特殊任务。

  第三天,文弱的岳岱瑶身穿防护服,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进入了角色。

  那时候,国内疫情渐缓,境外疫情开始此起彼伏。为积极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天津组建了志愿者翻译突击队。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5所高校,171多名英、韩、日、俄、意、法、德7个语种的师生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等地,为入境及来津外籍人员提供翻译、进行流行病调查等志愿服务。

  站在国门前,90后的他们,发生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我要送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文静女孩变身“钢铁侠”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德语专业大四学生岳岱瑶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她个头儿不到一米六,给人一种文文弱弱的感觉。不过最近,小岳却成了同学们眼中的“钢铁侠”,她参加了志愿者翻译突击队。

  3月21日,岳岱瑶22岁生日。下午,小岳突然接到学校辅导员的电话,说学校要征集去机场协助海关人员进行流行病调查的志愿者。听到这个消息,小岳特别激动。疫情发生后,她天天关注新闻,渴望着自己也能像医护人员那样,冲在抗疫的最前沿,她成天苦恼着自己怎么没学医,什么忙也帮不上。“疫情对国家影响挺大的,我不能去前线,干着急,帮不上忙,我特别希望自己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点什么。”

  “老师说是自愿报名,还特别嘱咐要征求家长的意见。我怕父母担心不同意,就在吃生日蛋糕后我就对我妈说,我想送自己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报名参加志愿者翻译突击队”。小岳话一出口,妈妈一楞,迟疑了一会儿,答应了下来。“我是第一个就报名的,老师特别惊讶,问我你想好了吗?我说我想好了。我平时很少参加活动,她挺出乎意料的吧。其实,我也没想到自己能这么勇敢,这么热血。”

  晚上,妈妈又找到小岳,问机场需不需要日文翻译,如果需要,她也可以一起去。“孩子突然说要去做志愿者,我挺担心的,但是她说作为她生日礼物,我想她大了,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了。但是作为母亲,我也担心,我是南开大学日语系的毕业生,如果有需要,我愿意跟她一起上前线。”

  任务来的特别突然,23日中午12点半,有一班来自法兰克福的航班抵达天津。“这么快就有任务,参与流调工作,我第一反应是开心,那时候还没有紧张的感觉。” 当天一早,小岳正在洗漱,忽然听到妈妈的哭声,哭声很压抑,像是怕她听到,“等我过去,妈妈没事人一样,就嘱咐我要注意防护什么的。”小岳不知道,那天早上她关门出发的一刻,妈妈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了,小岳妈妈回忆说:“她报名的时候我就是有点担心,到了她出发那天早上,看到新闻说几乎每班飞机都有确诊病例,我一下子就不行了,哭了一早上。”

▲岳岱瑶和妈妈▲岳岱瑶和妈妈

  早上九点半,岳岱瑶乘坐大巴来到天津机场。昔日人来人往的出发大厅,此时只有少数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走来走去。小岳忽然觉得这个熟悉的地方变得很陌生,“大厅里人特别少,所有商店都关着门,就感觉特别荒凉,机场里的工作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我突然就感到紧张了。听说前一个航班疑似症状特别多,所以速度比计划慢。这个情况比我预想的严重,那时候越来越害怕,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心怦怦跳。”

  大约下午两点多钟,小岳接到通知,来自法兰克福的航班准备下客,她和另外两名志愿者开始穿防护服,“海关的工作人员教我们穿。那个流程特别复杂,虽然看过视频,但穿的时候还是有点手忙脚乱,比如手套,先戴第一层,然后穿上防护服还得戴第二层。每进行一步,我们都互相检查,看看有没有穿严,粘扣有没有粘好。穿上防护服,我感觉自己特别威武,就像钢铁侠一样。”

▲“钢铁侠”们(左一是岳岱瑶)▲“钢铁侠”们(左一是岳岱瑶)

  穿上防护服,就更加煎熬。小岳和几位志愿者坐在机场一楼的长椅上继续等待,他们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去厕所,就连看手机都十分困难。“手上戴着两层手套,手机上还套着一个袋子,想触动一下屏幕,就特别不灵敏。而且我没带充电宝,手机也快没电了。”疲惫加上紧张,闷热加上无聊,过了不一会,小岳就满身是汗,浑身上下都粘腻腻的。而此时,小岳的妈妈更是焦急万分,她过一会就给女儿发一条微信“上去了吗?工作了吗?结束了吗?我去机场接你……”

  直到晚上九点多,前一架航班的流调工作终于结束了,海关的工作人员通知小岳他们准备上岗。“所有人往廊桥那边走,都穿着防护服,走在一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我和同学走散了。当时我就告诉自己别害怕,终于要到抗疫一线了,我给自己打气。” 

  当见到从飞机上下来的乘客,小岳紧张的情绪瞬间缓解了许多,“第一个外籍乘客是我接的,他是德国奔驰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入境申报表填写有感冒症状,我们拿不准是不是能放行,于是往上请示。等待的过程中,担心乘客会不耐烦,我就跟他聊天,整个过程沟通得很顺利,这下我对后面的工作就有信心了,也不紧张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后来对密切关注者进行流调,第一个下来的是个留学生,他的位子距离发热患者特别近,他还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特别多。我当时想他肯定特别烦躁。但是没有,他一看见工作人员就笑了,特别真诚的那种,还谢谢海关人员,说他们辛苦了。因为我也在国外学习过,特别能体会到留学生的心情,包括国内疫情期间,很多留学生都全球扫货买口罩寄回国内,真的特别爱国。这个留学生是密切接触者,在飞机里等了这么久拿这么多东西,没有自怨自艾,还特别真诚地谢谢工作人员,我挺感动的。”

  直到夜里一点多,结束工作的小岳脱下防护服后,才感到疲惫忽然袭来。她打开手机,看到满屏都是妈妈的留言,她回复“工作结束了,来接我吧。”接到微信,爸爸妈妈很快就到了,原来他们一直都没睡,一看到小岳,妈妈就不停的询问,“干什么工作?都接待了什么人?有没有发热的?……”小岳云淡风清地回答着,但妈妈却有点后怕。

  让小岳感到害怕的是,转天早上醒来后,她的嗓子剧烈的疼痛,“我特别害怕,比在机场执行任务还害怕,我怕自己把病毒带回家,万一传给爸爸妈妈可怎么办?”她不敢告诉妈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泡了一颗罗汉果,咕咚咕咚地给自己灌水。大约过了三四天,嗓子疼的症状慢慢减轻了,她才长舒一口气。“虽然害怕,但是我不后悔,什么时候再有任务,我还要报名参加……”

  怕了也要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刘超博是天津外国语大学俄语系四年级学生,这次第一批加入翻译突击队。3月中旬,刘超博接到辅导员的电话“老师说这次从俄国飞来的航班特别多,俄语翻译又少,叫我好好考虑。我确实考虑了一下,倒不是因为有危险,主要是俄语跟别的外语还不太一样,日语专业在大二时日常用语就没啥问题了,可俄语要高年级才能基本会话。我吧,还得算是个学渣,我怕我这‘后浪’顶不上去。”说这话时,刘超博眼睛一咪,有点不好意思。

  接了辅导员的电话,小刘就轻描淡写地跑去跟他爸爸征求意见“学校说提供二级防护,确保我们安全”。小刘他爹老刘以前是中原百货的保卫部部长,老党员。看儿子这轻描淡写外带 “嬉皮笑脸”的样子,就知道小刘决心已定“去,应该去,不过咱们可别丢人,还有一定得注意安全。”

  “得了您嘞!瞧好吧您嘞!”话虽如此,小刘也挺担心,这么重要的任务,万一没顶上怎么办?!于是,接下来的一周,小刘就进入“战前状态”,他把《中俄头条》等俄文新闻APP上关于新冠疫情的报道都找来看,把相关词汇句式都拎出来背“我也不知道流行病调查需要翻译什么,我就把一些专有名词都挑出来,什么聚集性传染呀,什么胸闷憋气体乏无力呀,反正我除了写毕业论文做家教就看这个了,真的是使出了洪荒之力。”

▲刘超博做志愿者▲刘超博做志愿者

  3月21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被指定为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指定的第一入境点。上午,莫斯科至北京CA910航班停靠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小刘第一天出任务。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守在国门第一线,小刘既兴奋又忐忑,“虽然前面背了这么多句式,还特别怕准备的不够,直到帮第一位旅客做完流行病调查,没难住我,我一看妥了。不过,密集接触者的流调也是我们做,而且挺累的,穿着防护服没怎么吃饭也没敢喝水。但是我们于鑫老师在,他冲在前面,只要有事情他就先上。任务结束我就跟老师说,要有任务我还去,我大四了可以自己执行任务。”

▲刘超博(左)和于鑫老师(右)▲刘超博(左)和于鑫老师(右)

  3月25日,小刘第二次执行任务,这次他要独挡一面。这回流调政策改变,不仅要对乘客进行调查,还要对机组成员进行流调问询。因为特殊时期,飞机上都有一个备飞机组,光机组成员的人数就翻了一倍,翻译的工作量也骤增。疫情期间担惊受怕,长途飞机舟车劳顿,再加上都到了机场还在要密闭空间长时间等待,乘客的焦虑和疲惫可想而知。小刘就一遍遍的安抚情绪急躁的乘客“我看见他们先笑,其实穿着隔离服他们也看不出我笑没笑,但是我相信笑可以传递,有个乌克兰的阿姨,当时问她有没有宠物,她表情一下子就慌了,问我是不是有宠物就会被拒绝入境,特别紧张,我赶紧说我也养狗,这样她就放松了。再比如机组成员最后下飞机,有个副驾驶表情特别严肃,我一看他填的入境表,发现他老家是克拉斯诺达尔,这是俄罗斯南部的一个小城,索契的首府。2019年时候我曾参加交换项目在那的库班国立大学学习过。刚到那里的时候,我俄语日常会话还比较费劲,是俄罗斯同学带着我去办网卡、图书卡,前两天我写毕业论文,他们还帮我找资料。那里有一条美丽的红街,还有个体育场,俄罗斯的足球联赛会在那个体育场举行。当地有个足球队吉祥物是公牛,加油的口号是‘加油吧,公牛’。当时,我、我的日本室友和隔壁的韩国同学经常一起去看比赛,每次加油助威时候都一起大喊‘加油吧,公牛’。我一看见这个副驾驶是那里的,赶紧就说‘加油吧,公牛’他一听,就笑了,说你知道呀,我说那座城市很美,流调完他还夸了我俄文好!哈,真没白准备。你说咱在守在国门那,是不是也是代表国家形象呀?”

▲小刘(右1)和日本、韩国同学在克拉斯诺达尔市看比赛,为球队加油▲小刘(右1)和日本、韩国同学在克拉斯诺达尔市看比赛,为球队加油

  3月26日,小刘第三次出任务,这回他还负责带大二的学妹。出了两次任务,小刘心里也有谱了。他把流行病调查的问题又做了优化,把同一类型的问题放在一起,还把这些经验都传授给学妹“本来以为这次可以有大哥哥的感觉了,没想到小师妹也特别硬核,我们其实应该在下飞机后的廊桥做流调,可是这次海关问我们能不能再往前上点,那就更危险一些,我跟师妹一说,她说走,太硬核了!”下午,小刘为一位面带病容的俄罗斯女孩做流调,因为女孩脸色不好,还是密集接触者,这让小刘格外关注,当问到女孩近期是否服用药物时,她说吃过。小刘拿出放在塑料袋拿手机查了一下药名,发现竟是布洛芬。布洛芬,这不是退烧药吗?!小刘的心咯噔一下,赶忙继续问下去。最后才知道那女孩是因为生理期所以吃布洛芬止痛。“真是一场虚惊,当时发现是布洛芬时手都抖了一下,幸好有防护服看不出来。真是怕呀,不过怕了也要上,这是我们的责任。”

  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陈予是南开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专职教师,也是南开大学翻译突击队中唯一一位非外语学院教师。3月23日,陈予在朋友圈中看到有学校召集志愿者做流行病学调查翻译,立刻就报了名。“我怕他们不要我,因为我是做心理健康指导的,就赶紧跟他们说,我英语专业八级、葡萄牙语流利,德语歌德B1水平,还在巴西塞阿拉联邦大学做过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跨文化交流经验丰富。为什么强调跨文化交流呢?因为我觉得翻译不仅仅是话翻译明白了,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 

▲执行任务的陈予▲执行任务的陈予

  陈予快人快语,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一点没打喯。她说自己现在说话语速越来越快了,没办法,因为疫情期间一直在线上做抗疫心理咨询,打来的电话很多就想再多提供些建议,再多接个电话。“疫情期间,接了很多电话,很多是医生、警察、社区工作者这些来自抗疫第一线的,他们工作中都会很勇敢,但是咨询电话里,很多人,甚至有男警官都哭了,说自己在红区真的很害怕,太丢人。我告诉他们这是很正常的,指导他们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再疏导它。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大家都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抗议心理咨询工作也是抗疫工作,不过陈予总觉得自己在二线,“疫情是威胁全人类的事,我希望用一个方式直接参加这场战斗,上一线!”

  3月24号上午10点40,陈予接到电话要出任务,当天11点15分有一架法兰克福的航班落地。陈予看了下表,距离航班落地就35分钟了,她赶紧手忙脚乱地收拾行李,手机、身份证、消毒液、湿巾……胡乱地塞进包里,临走前,看了看正上网课的一年级的孩子。“很仓促,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有点懵,看到孩子的一霎那挺复杂的,舍不得,但又觉得她会为我骄傲的。”

  机场等待出任务时,陈予带着学生翻译流行病调查表。身边全是严严实实包裹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耳畔时而传来救护车的警笛声,工作人员的对讲机里也不停地传出消息,说航班上有发热病人。陈予明显觉得周围的学生们说话的声音小了,忽然陷入了尴尬的安静中……陈予知道,学生们害怕了,作为老师,她得带着大家“我跟大家说害怕很正常,但这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和胆怯作斗争的过程,是成长的过程,战胜困难,你就长大了。”

▲陈予(右1)和学生在执行任务▲陈予(右1)和学生在执行任务

  做流调时,陈予发现旅客们都很紧张,很害怕、对于流调很敏感,甚至有的人还有点抵触。流调的问题都是冷冰冰的,甚至有些在欧洲人看来涉及他们隐私,遇到有疑点的地方还要反复追问。陈予不想让乘客感到不适,她尽量用礼貌的语言、尊重的语态、亲切的体态表达对他们的友好和尊重。“他们有来自德国的、欧洲其他国家的还有很多留学生,金发的、黑发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那一刻,我想起了国内疫情严重时候,我在巴西的朋友们,给了我很多的慰问。他们每天问候我,叫我不要着急,提醒我注意事项,问我这边需不需要口罩,国内疫情平稳的时候,他们特别高兴,就像他们自己胜利了一样。后来疫情在全球蔓延,我们的角色调换了,变成了我担心巴西的朋友们,真的是感同身受。我忽然特别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国界。疫情我们要共同面对,一起斗争。这时候,我有了一种神圣感,我们不仅仅是翻译,而是在做交流,帮助不同国家的人共同面对疫情。因为一国有难,他国也无法独善其身,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共同抵御病毒。”

  这次一线的抗疫工作给了陈予很多启示。疫情原因,很多学生遭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准备留学的,出国计划被打乱,面临就业的遭遇到“史上最难就业季”……这些突发状况让学生们陷入苦恼,陈予在网上帮他们做心理辅导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疫情是坏事,但是要积极面对它,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自己,重要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积极应对战胜困难的过程。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成长的过程必然面临各种考验,疫情的到来也让学生们,包括我自己都更快成长。疫情当前,那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都要直面考验,勇于担当,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