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市合作交流办获悉,今年本市在全力助推受援地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坚持“五互”(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理念,在促进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共同发展,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用力。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为此,本市突出特色产业扶持、突出龙头企业引育、突出产销联动。如安排50%以上援助资金用于产业帮扶项目,立足受援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帮助受援县(市、区)至少打造一个重点扶持产业、一个特色产品。大力推广天津食品集团“五统一”肉羊全产业链帮扶经验和“致富蜜”“领头羊”“摇钱树”等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共建产业园区、扶贫车间、生态管护等方式,建立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有机衔接。仅2019年,受益贫困人口达41万余人,引导企业到受援地区落户227家,投资额17.7亿元,带领十万余人脱贫。
本市坚持扶智扶志相结合,加强干部人才交流互动、加强平台载体共用共享、加强培训培养技能提升。如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与受援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网络对接,与甘肃省甘南州、河北省承德市、青海省黄南州、新疆和田地区多所学校实现同步教学、成果同享、学术研讨。组织全市十多家医院与受援地区市(地区、州)医院和县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带教、远程培训,年会诊病人近千人次,相互间培训医务人员2000多人次。搭建“津科帮扶”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互联网+农业科技特派员”机制,组织全市200多名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远程诊断、在线咨询、电话预约等方式方法,为受援地区农民提供线上农业技术咨询。今年以来,本市已帮助贫困群众就业4.5万余人。
结对帮扶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主要形式。目前,本市16个区与受援地50个贫困县开展结对帮扶,286个乡镇与受援地303个乡镇、227个村(社区)与受援地234个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1800多家企业、70多个社会组织与受援地2500多个贫困村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实现1462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