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整体经济出现回落的情况下,本市今年一季度新业态、网上零售却逆势增长,那么,疫情期间全市新经济发展如何?在市统计局前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统计局副局长褚丽萍表示:“这次疫情确实对本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旅游等领域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也要看到危中有机,一些应对疫情中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加速固化发展,为全市经济新动能成长提供了新契机。”

  疫情期间,本市“宅经济”“云经济”兴起,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网游手游等线上服务快速发展,带动今年1至2月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逆势增长8.6%。“一季度本市高技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和新服务营业收入均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可以看到,这次疫情中显示出了新经济的韧性、抗挫能力和发展潜力。”褚丽萍说。

  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带动消费新业态发展。网络销售、智能配送等增长较快,今年一季度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4%。据褚丽萍介绍,疫情期间实体商业顺应趋势,主动“触网”。比如,和平区金街搭建起网上商城,拓展“云消费”新体验来应对疫情的冲击。本市还搭建了两批34家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蔬菜生鲜,实施无接触配送,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跨境电商发展较快,今年一季度全市跨境电商进口申报订单、货值分别增长37.1%和18.7%。

  新产业发展保持稳定,新产品增势良好。从生产方面看,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和1.4%,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2倍,光电子器件产量增长1.6倍。从消费方面看,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增长9.6倍。此外,以5G网络、特高压、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投资新增长点,为新经济发展增添后劲。本市正在加快布局,截至目前本市建成5G基站8870个,中国电信京津冀大数据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高技术产业项目不断集聚,目前在建的高技术制造业项目112个,高技术服务业项目55个,今年一季度科研和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65.6%。

  “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本市新经济承压能力较强,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本市笃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和韧劲。本市将继续落实新动能引育五年行动计划,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大数据要素投入,努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构筑先发优势。”褚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