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见证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磅礴伟力。今天的见证物,就是明天的历史。出席全国两会的天津代表委员建议,建立抗击疫情纪念碑和纪念馆,留下抗疫的历史记忆。

  全国人大代表、市律师协会会长、天津华盛理律师事务所主任才华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靠的是集中全国力量人力、物力、财力,更是全国人民精诚团结、共克时艰的决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忘我牺牲的精神,是党和政府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的信念,是身先士卒、敢为人先的榜样作用。永远铭记这一艰难时刻,铭记这一英雄的战役,铭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伟大品质,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传承这一重要精神财富所做的贡献。”为此,才华建议,在武汉市建立抗击疫情纪念碑和纪念馆,同时将疫情结束日作为抗击疫情纪念日,让更多人了解人类与瘟疫斗争经验教训,特别是通过抗击疫情全程回顾,振奋精神,提振信心,激励一代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武汉建立抗疫教育纪念馆,传递抗疫正能量,加强疫情警示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在提交的提案中与才华的建议不谋而合。他表示,建立抗疫教育纪念馆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传染病防疫知识,使防疫成为青少年必修之课,从我做起,从娃娃抓起,让传染病可防可控。同时,展现我国日益强大的国力和社会各界众志成城的精神,讴歌抗疫英雄。张凤宝说:“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后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可歌可泣,我们应永远铭记。此外,还应记录下中国派出专家团队、提供医疗物资、帮助有关国家抗击疫情,共同谱写建设人类命运同共体的大国举措。”

  “今年以来,在常规的年度征集之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见证物,成为多家博物馆的征集重点。”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说,目前全国已备案博物馆5000多家,但缺乏关于公共卫生防疫和安全防灾的博物馆,这与当今社会需求不相符。她建议,国家减灾中心成立青少年防灾防疫博物馆。卢永琇认为,建立博物馆后,应举办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做好防灾防疫宣传。在每年防灾减灾日举办相关展览和活动,在全国各地巡展,扩大防灾防疫的宣传效果,并组织各地中小学,每年举办防灾演习,宣传自救知识,减轻灾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