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下午两点开始,天津援沪医疗队正式开始了在上海方舱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第一次进舱、第一次凌晨值守,天津医疗队员们与上海一起度过不眠之夜。

  凌晨两点的方舱

  4月7日凌晨两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方舱,天津医院医生赵辉和同事们正式开始在上海的医疗工作。这是他们第一次进入方舱,要在里面值守6个小时,这个时间段也是整个24小时不间断值守过程中最难的一段。

  凌晨两点 天津医疗队在方舱

  此前两个小时左右的零点时分,队员们就已经开始在住地进行准备,整装待发,然后乘坐大巴到达方舱。因为是第一次进舱,队员们精神比较集中,为进舱做准备,前半夜也没怎么休息。

  凌晨时分的街道静谧,到达方舱,仔细地给双手消毒、一遍遍地检查穿戴后,赵辉和战友们开始了工作。交接病历、整理药品、巡视方舱、熟悉情况,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个时间点,病人们都差不多休息了,所有工作都尽量少发出声音,保证大家的睡眠。”队员们时刻想着病人的需要。

  让大家安心的是,方舱内患者主要是轻症,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状态整体不错。

  赵辉和队友们所在的N1方舱可以容纳1500名左右感染者,目前由天津医院、天津医大二院以及上海本地的一支医疗队伍共同负责,津沪两地的队员们互相配合。

  此次天津援助上海医疗队负责接管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四个方舱,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大二院等组成的首批进舱队伍于6日下午2点进入,之后各批次队伍轮流进入。

  医疗队在方舱实行24小时轮班制度,每个班次在方舱中驻扎6个小时,然后由下一批次队伍继续接管。虽然一个班次在方舱内6小时,但从出发算起加上准备和各种消杀防控工作,单一班次差不多需要10个小时,返回驻地酒店休整和总结后,队员们投入到下一个轮次中。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医院,但是都有着同样的目标和使命,有共同战胜疫情的决心。”赵辉介绍,医疗队员们在方舱内,要开展医疗诊治,病人照看,核酸采样等工作,队员们互相配合,共同托举生命之舟,争取感染者早日康复出舱。

  凌晨之后的方舱内,安静且井然,很多病人已经进入熟睡状态,医疗队员们则要保持警醒状态,随时巡视,应对可能发生的情况。

  据了解,天津医疗队所在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最多可同时为近1.5万名新冠病毒感染者提供救治,是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

  为感染者发放食物

  成立党支部

  天津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后,立即进行业务培训,为进入方舱做好准备,同时思想上凝心聚力,坚定队员们打赢的必胜信心。

  各支队伍,也第一时间分别以医院为单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天津医院援沪医疗队由60名队员组成,其中有党员和积极分子24人,临时党支部成立后,赵辉主任担任支部书记,鲍凤和主任担任支部副书记,党支部的成立致力于第一时间向队员们鼓舞士气,同时及时了解队员们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协助解决,并且全程做好一线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为此次任务圆满完成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

  为了更科学有序地开展医疗,天津医院医疗队编入了天津总队的第二战斗队,之后又细分为8个医疗小组,每组指定组长和院感兼职人员,“无论从天津出发还是划分小组,每次都强调了院感防控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赵辉介绍,“每个人都时刻紧绷头脑中的安全弦。”

  有信心 有实力 完成任务

  7日早上8点多,赵辉和队员们走出方舱,结束第一个不眠之夜。同一时间段,走出方舱的还有天津市南开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陈秀菊和队员们,这支队伍与同样来自天津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医护一起值守W5方舱。第一个方舱之夜,大家交上了一份让患者满意让医疗队放心的答卷。

  几天前接到医院通知奔赴上海的时候,陈秀菊正在下班回家路上。“做好准备出发去上海。”没有犹豫,陈秀菊回家之后迅速收拾行李,将奔赴上海的情况告诉了家人。疫情持续了两年多,家人已经习惯了她这种随时可能奔赴抗疫一线的状态,也都支持和理解她的工作,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还在上网课的女儿。“家里人都支持我支援上海,嘱咐我要做好防护。”

  天津此次派出了1500余人的医疗队伍驰援上海,于4月3日分乘G265和G267两班高铁于9:54和10:41从天津出发,陈秀菊和南开医院同事们搭乘的列车是天津援沪队伍最早出发的。下午4点半,G265次列车平稳停在了上海虹桥火车站,这一刻,天津医疗队在上海的战疫行动开始。

  支援上海,天津这次可以说是精锐尽出,各主要医疗机构都派出了医护人员参加,队员们对新冠防治经验丰富。此前,陈秀菊就曾经支援过发热门诊,并多次参加过天津的大筛工作。

  在奔赴上海的列车上,队员们就没有闲着,一边想着可能遇到的情况,一边交流着彼此之前的战疫经验。出发之前,南开医院领导们特别叮嘱队员们在陌生环境执行医疗任务时一定不要急躁、循序渐进,嘱咐大家一定要增强防护意识,完成使命。

  “有信心有实力,完成这次支援上海工作。”这是陈秀菊和队员们出发前的共同心声。经历了第一个方舱之夜后,大家信心更加充足。

  临“疫”不畏,逆风而上,这是天津医疗人的传统。全体支援上海的天津医护人员,做好各种准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用行动履行誓言,对战疫取得最终胜利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