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号中午,津南区咸水沽镇水岸华庭社区已经封控了一整天。南开大学教师刘明明和妻子天津大学教师王洁在做午饭时发现,冰箱里就剩两个土豆,菜没了,就连米面油也所剩不多,坏了,要断粮了!家里还有老人孩子,这可怎么办?

  推己及人,去哪买菜?

  1月8号周六一早,刘明明正打算睡个懒觉。因为就在1月7号,忙碌的一个学期结束了。

  但是,奥密克戎来了。

  1月8号上午10点,小区大门开始封闭,社区网格员开始挨楼通知小区封控管理,不允许出小区了。中午11点半,刘明明在网上看到津南区两名患者新冠阳性,随后官方消息公布了第一批封控小区,他们居住的水岸华庭赫然在列。刘明明说,当时真的还不清楚封控意味着什么,还跟妻子开玩笑说,要是早几天就好了,可以不用上班了,这都放假了才封控。

  9号中午,刘明明发现他家的饮食成了问题。刘明明和妻子没有在家里存菜的习惯,家里米面油也很少。刘明明赶紧打开外卖软件,所有商铺都显示暂停营业。坏了,要断粮了,大人能坚持,家里的孩子怎么办? 

  好在当时还可以求助附近住的朋友们送些食品,因为很多南开大学的老师就住在附近。9号晚上,一位朋友为刘明明送来200多元的蔬菜和米面油,放在了大门口,就在他到门口取的时候,看到周围不少居民都在取自己托亲戚朋友买来的东西。

  很快,社区工作人员就在业主群里发布通知,禁止大家出门取物品,封控区居民不能出屋,有需要可以联系网格员帮忙送上楼。听到这个消息,业主群马上就炸开了,整个社区1300多名居民,一天吃喝,得需要多少蔬菜粮油,就靠10多位社区网格员,哪送得过来?何况网格员还要组织核酸采样工作。怎么办?水岸华庭所在的月牙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茂蓉说: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当时以为就靠网格员送的过来,但运行起来他们发现,别说是10几个人,就是再加10多个人,都不能保证居民们生活必需品能及时送到,况且咸水沽周边很多菜市场、超市都停业了,后两天周边的亲戚朋友也很难买到新鲜蔬菜。

  坐在家里的刘明明看到这些,感觉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尽管他相信对于长期的物资供应,政府肯定有办法,但眼下,大家,包括自己,接下来还是需要大量生活物资的。他和妻子商量,组织一个志愿者团队,统一为大家采购生活必需品,并给大家送上楼。妻子的一句话却让他的热情减了一半:商店超市都关门了,你去哪买这么大量的蔬菜粮油?就算人家能卖,怎么送过来?

  找到供货超市

  但店长以为我是骗子

  9号晚上,刘明明翻了一个多小时微信群,找到了几家菜店和商铺的购物微信群,但这些商家不是因为疫情封控停业,就是没有人手配送不了。正当他一筹莫展时,他在沽上联华超市的群里发现,这家超市还正常营业,有蔬菜生鲜出售,并且这家超市距离小区也就几百米。他赶紧在群里问能不能送货上门?店员在群里给了他店长符显长的电话。他赶紧拨了过去。

  此时的符显长正在跟仅剩的9名员工一起卸货。由于疫情,超市一多半员工封控在家,作为店长的他,只能和员工一块儿干起了力气活。别看符显长今年已经50岁了,搬起麻袋也不比20多岁的小伙子慢,这主要得益于年轻时参军入伍的经历。符显长说,他刚接到刘明明电话时,还以为又是小菜店店主因为批发蔬菜困难,想从他这进货。当时,沽上联华超市的供货商第一时间获得了津南区的绿色通行证,进货渠道有保证,而且,超市一直把蔬菜的价格定得很低,作为超市吸纳客源的手段。小菜店买去他们的菜,加价出售是有不小利润空间的。9号一天,符显长已经接到好几个这样“骗”菜的电话,都被他识破拒绝了。

  在电话里,听到刘明明的需求,符显长反复确认了他买菜的目的,当得知刘明明是南开大学的老师,这次找他,也是单纯想帮助封控社区的居民,符显长说,需要请示一下超市老板,再给刘明明回复。其实,符显长是想在网上查查,这位刘明明到底是不是南大老师。符显长说,他退伍后一直在商业系统工作,干超市也20多年了,商海沉浮,见的事多了,就养成他凡事核实清楚再决定的习惯。结果,通过百度搜索,他真的查到了刘老师的信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符显长赶紧给刘明明回拨电话,决定配合他,给水岸华庭的居民送菜。

  但第一个问题马上来了:谁先出钱给超市?因为超市有严格的财务规定,出小票的同时必须付款。让居民没见到商品,就付款,显然是行不通的,那就需要垫付,谁来垫?

  要想做成这件事,就得谁组织,谁垫付。刘明明说,年底,由于科研成果,他刚刚收到一笔奖金,因此有一些积蓄,他跟妻子说,打算先垫付试试,如果实在垫付不起,再想别的办法。

  付款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配送菜品种类问题,显然个性化选购行不通,你要一个茄子,我要一根黄瓜,这会给配菜和结算带来巨大困难,符显长店里的人手不够,刘明明送货也特别困难。因此,两人商量,以套餐的形式为居民提供选择。他们设计了蔬菜组、水果组、熟食组、大肉组和调料日用品组。每天下午,符显长发给刘明明转天菜品价格,刘明明通过询问居民需求,设计出每个组别的菜品种类和重量。居民们在群里接龙,需要哪个组别就在相应栏目下报名,刘明明统计好每个组别需要的数量,每天晚上发给符显长,符显长收到后,组织员工称重打包,然后打出每组每袋的价格,刘明明直接按照总价付款。每天中午送菜,送到小区门口后,刘明明跑腿给大家送上楼,居民收到菜后,直接扫码付钱给刘明明。

  流程捋顺了,这就赶紧开始干。

  送菜小团队

  艰难起步,状况频发 

  9号晚上,刘明明赶紧在业主大群里发布消息,告诉大家他组织团购蔬菜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有需要的可以加群。消息发布后,有不到100人加入,他把这个群起名为“水岸生活保障临时组”。在设计好各组别菜品、商品种类后,一共有30多份需求。这时,刘明明的妻子王洁提醒他说,40多份商品,要是都他一个人送,需要多长时间先不说,就说他的体力能不能跟上都成问题。水岸华庭社区大多是6层到顶的楼房,没有电梯,一楼二楼还好说,要是四楼以上比较多,那就肯定没戏了。刘明明想,他需要招募几位帮手。他在群里说明了这个情况,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姜键、鑫安利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姜岚迪、自由职业者任张辉应征加入,至此,包括刘明明两口子在内的社区生活物资保障志愿者团队成立。

  疫情下的急就章也要遵守防控要求。月牙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茂蓉说,在了解到他们这个情况后,社区为他们送来了防护服、N95口罩、橡胶手套和消毒酒精等,并要求网格员配合。

  10号下午1点,水岸华庭社区第一次采购的30份生活物资被符显长开着私家车送了过来,符显长把商品放到社区门口,刘明明团队五人,把这些商品分别放到自家车上,然后带着刘明明打印出来收款码去挨家挨户送。

  刘明明送的前两家都是5楼,提着十多斤的商品,跑了这两单,刘明明就已经气喘吁吁,再加上防护服不透气,他出了一身汗。当他送到一位大娘家时,商品小票价格是36.8元,大娘说对刘明明说:现在疫情出不去,大伙儿都不容易,你就少赚点,摸个零头,就给你36吧。刘明明当时就愣住了,大娘把他当成了上门卖菜的超市员工。他赶紧跟大娘解释,说他也是普通社区居民,就是帮大家买菜,解决生活困难,既不是超市员工,也不赚差价,而且大家定菜的钱都是个人垫付的。听到这,大娘特别不好意思,执意要给50块钱,算是感谢,当然,刘明明最后就收了36.8元。

  从下午一点多开始,五个人一直送到下午3点多才送完,虽然天很冷,但每个人脸上都是汗。刘明明送的最多,一个人送了10份,他坦言,近10年他都没有这么大运动量了,当天晚上,刘明明吃的格外多。

  晚上,刘明明刚把11号所需菜品份数报给符显长,就有一位居民把电话打给了刘明明,他要投诉蔬菜组缺斤短两,总共6样菜,小票显示总重量8斤4两,最后他一称,少了2两。刘明明一听这情况,又赶紧问了其他定菜的居民,很多都缺个1两、半两的。刘明明急了,赶紧打电话质问符显长,为什么缺斤短两。

  这时的符显长正在和员工一起,按照刘明明刚发过来份数配装蔬菜。听到刘明明的质问,他才想到,他是晚上配货打包,立马称重打印小票,然后把这些商品放在保鲜仓库,转天中午送过去,这其中过了十多个小时,蔬菜虽然不至于不新鲜,但还是会有水分蒸发,所以大家的菜都会缺秤。

  符显长赶紧在群里道歉,并承诺,转天的菜会给大家多一些,弥补今天的损失,以后也会在送货前再称重出单,确保菜品分量只多不少。

  订单越多赔得越多

  11号,定菜的居民有所增加,一共44份,因此,刘明明他们五人爬楼的工作量更大了,从下午1点多一直爬到将近5点。5个人送完最后一户发现,有4桶油,4袋米没人认领,他们赶紧翻开昨晚统计的表格,原来,在群里接龙时,有一户居民接了5次油和5次米。刘明明赶紧给这户人家拨过去电话。接电话的是安大爷,安大爷今年72岁,他说自己刚学会用微信,当时不知怎么回事,一直以为没点上,就多点了几次,家里就是他和老伴两个人,要这么多也吃不了。安大爷一个劲地承认错误,说自己太笨了,给大家添麻烦了,实在不行就把这多出来的油和米给他送过来,不能让刘明明出力还出钱。听到这,刘明明赶紧安慰安大爷,说,我们家人口多,就算我买的吧。于是,他和妻子疲惫地抬着这些油和米回了家,其实刘明明一家是山东人,平时吃米很少,家里算上自己的父母一共6口人,加上自己之前买的两桶油,一共6桶,估计吃到明年的这时候都吃不完。

  12号,定菜的居民井喷式增长,达到了70份,新加入群的居民也越来越多,从不到一百人增加到300多人。刘明明分析说,一个是因为他们前两天送的菜质量不错、价格合理,而且保证能送到,大家口口相传,他们团队的知名度打出来了,再一个就是8号小区封闭时家里屯的货都吃的差不多了,急需补充。但是70份呀,按照前两天的经验,他们五个人得送到夜里,就算他们体力跟得上,也耽误买菜居民吃饭不是?刘明明赶紧给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茂蓉打去了电话,向她求助。杜茂蓉接到求助后,赶紧为刘明明挤出人手,增派了4位志愿者小伙子帮忙一起送菜。忙乎了一下午,5点半,他们结束了工作。

  但回家后,刘明明发现,自己收的钱和付给超市的对不上,亏了200多块钱。他们的收款方式是大家拿着纸质打印的收款码收费,刘明明说,可能是有的地方信号不好,没扫上,居民也不知道。王洁安慰老公说,为大家服务嘛,吃点亏难免的。于是,从12号订货量超过70份以后,刘明明每天亏损的金额从几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每天垫付的超市货款也是与日俱增,最多的时候每天需要垫付五六千元。刘明明打趣地跟大家说,多亏自己当老师了,要是做生意还不得赔死了。

  下沉干部来了

  送菜服务走上正轨

  情况好转都从17号开始,因为市里组织的党员干部志愿者陆续到了,1月14号,市委组织部抽调1000名党员干部支援津南区疫情防控工作,18号,又抽调2300名党员干部前来支援,后续又有大学生志愿者过来帮忙。人手富裕了,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杜茂蓉大方地指派了七八位小伙子协助刘明明送菜,各楼栋网格员也能腾出手,过来一起帮忙了。现在,刘明明不用再爬楼送菜了,他的工作就是和超市对接好,商品送到后,标记好需要送到的门牌号,算好账。刘明明说,这几天他轻松了许多,帐也没再亏。

  19号一早,水岸华庭社区大门口搭起了一个大帐篷,帐篷上写着生活物资保障临时服务点,刘明明一问才知道,天津食品集团进驻津南区的封控区、管控区,全力保证居民蔬菜、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居民通过“农鲜生活”微信小程序自主下单,送货上门。

  从19号开始,刘明明的接单数量明显下降。20号,仅有10几单。他说,“正规军”来了,大家的生活更有保障,我的工作越少证明我们离战胜疫情越近,当大家不再需要我们的时候,就是我们的生活回归正常了。但刘明明计划把“水岸生活保障临时组”这个微信群永久保留,他说,目前群里将近500人,也就是说这个有1300多位居民的社区,每家每户都有代表在这个群里,即使疫情过后,大家有什么困难还是可以再在群里提出,大家想办法一起解决。

  最近不少社区居民在微信微博上表扬他、感谢他,对此,刘明明自己调侃,之前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教书科研写论文,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这次知道自己还能“卖菜”。而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经常在课堂上讲集体主义、讲核心价值观,这次算是一次实践吧。

  记者 | 刘钊

  编辑 | 韩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