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促销季,本市众多商圈商业地产项目完成年内最后一轮的商铺调整布局,纷纷高调亮相揽客。在餐饮、美妆、文体娱乐、亲子等品牌商家带动下,无论是大型综合性还是社区型购物中心,众多商业地产项目更加重视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布局,提高线下消费体验感和社交感。
记者从本市商业地产研究机构获悉,无论传统核心商圈还是区域型商圈的购物中心,更加重视体验型“首店”的带动效应。例如,和平路商圈一大型购物中心重视打造具有潮玩态度的主题娱乐消费场所,引入华北首家知名儿童主题剧场以及全国购物中心内首家自营无边界、跨业态综合体。近期,位于滨海新区的两家新型购物中心引入网红餐饮、潮牌电子游乐场以及KTV、运动馆等诸多滨城首店。代表性商业地产项目突出“首进品牌+流量品牌+融合品牌”的理念,引入某健身俱乐部等品牌商家,打造契合青年人、年轻家庭需求的购物与社交空间。
很多商铺招商立足“让消费者产生多次到购物中心体验的欲望”,淘汰了一些生存能力差以及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商家。项目招商瞄准差异化定位,有的力争打造玩乐先锋地,吸引跨区域消费的年轻客群,也有的更重视保持周边居民消费惯性。
例如,河北区某广场的定位为契合家庭需求的全业态,招商侧重涵盖儿童娱乐、早教、母婴用品等亲子业态,引入的电商线下实体服饰店的商品也涵盖家庭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客群,一楼体验区还设有老品牌眼镜商家和手表维修服务点,突出了社区商业项目的便民特色。红桥区某购物中心进入了更多生活配套服务型商家,积极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升级,场景体验仍在创新和提升。众多项目必须结合商圈发展实际与市场需求找准商圈定位,不断完善项目招商方案,促进商圈差异化发展,形成不同层级商圈功能和业态互补的发展格局。目前一些社区型商业资源已经下沉社区,社交平台与文体明星结合的直播方式越来越丰富,普通居民与名人线上线下频繁互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