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巨龙般的全封闭生产线匍匐在地面,桁架机器人、自动包装码垛机械手、可全向移动的AGV小车等智能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近日,记者走进天津金桥焊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桥焊材)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程度令人惊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传统制造企业而言,要立足创新,积极推动智能化改造,才能获得发展的新动能。目前,东丽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找准科技和生产对接的抓手,全力推动传统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完美“变脸”。

  50人传统生产线 现在仅需几个人

  原先铺满地面的那些油迹斑斑的钢板变成了耀眼洁白的大理石,曾经要4个人才能滚动、重达1.2吨的工字轮消失得无影无迹。从原材料拉拔到物料输送转移,从成品层绕包装、贴签到成品运输入库,金桥焊材全部实现“机器换人”。

  “以前一条生产线需要50余人,现在仅需要几名技术人员,同产能人员配置节省了80%以上。”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李红梅介绍,“随着26条智能化生产线投入使用,关键部位的生产效率提升了5倍,整体综合能效提升了40%,并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清洁化、绿色化。”

  金桥焊材是东丽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为推动传统制造企业焕发生机,近年来,该区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改革创新、整合优势、改造提升等路径实现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617家传统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上云企业数量累计突破100家,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4家。

  同时,该区95个项目获得市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1.47亿元,拉动企业智能化投资42亿元,形成了1:28的扩大效应,传统制造企业正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大步迈进。

  掌握核心技术 叫板国际巨头

  “这是我们的‘核反应堆’,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就在这里面。”指着几个银色的罐装物,天津市思特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特玻璃)副总经理魏传舜兴奋地说。他的对面,几个带有吸盘的机械手臂,把生产好的玻璃进行清洗、打磨。

  然而,这并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通过魏传舜所说的核心技术生产的防火玻璃,也是思特玻璃叫板国际巨头的杀手锏。“它可以在3个小时内,耐受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保证良好的完整性和隔热性。”魏传舜自豪地说,“生产线全程实施数字化监控,产品合格率达到100%。”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东丽区紧紧抓住科技研发这个源头,推动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强区。“我们推动创新要素汇集,利用产学研用平台,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已有近百家科研院所在东丽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平台,其中省部级以上达到30余家。

  目前,东丽区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搭乘“智能”快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0年底,该区聚集了52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71家天津市雏鹰企业、20家瞪羚企业和32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由13%上升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