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教委获悉,本市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天津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今年起,实施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等4项举措,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到2025年,本市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对接更加紧密,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本市加快推进部市共建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提升国家层面“双一流”建设高校水平。推动9所市属本科高校和2所共建高校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实施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探索开辟“学科培育特区”,分赛道发展基础科学研究类、产业应用研究类、人文社科研究类学科,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扶植一批冲击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学科。“我们启动顶尖学科培育计划,试点建立学科建设特区,分两个层次遴选建设4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培育南开大学化学、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等一批顶尖学科,冲击国内顶尖、世界一流,强化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源头供给,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重大关键性技术难题。”市教委工作人员介绍,到2025年,进入国家层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数量稳中有升,进入全国学科评估前10%的学科数量进一步增长。   

  加强一流本科教育。据市教委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起,本市推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支持高校开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教学与实践。深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和本科课程建设计划,建设20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培育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激励教师潜心本科教学。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建设智慧教室,建立慕课学分认定制度。推出一批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提升本科生实习实践水平。加强完善本科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支持高校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综合运用招生计划、拨款、标准设置、评估等方式,建立学科专业引导、退出和激励的动态调控机制,主动适应国家和我市发展需求。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高地建设,推出一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专创融合”示范课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项目,举办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创业支持体系。

  推进一流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研究生课程改革,推出一批研究生教育精品示范课程。加强研究生系统科研训练,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着力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对接产教融合型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产教融合联合培养基地。鼓励高校设立一批产业(行业)导师,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跟踪分析、动态监测机制,完善分类多维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建成天津医科大学新校区,完善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功能建设,支撑大健康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中国民航大学新校区,成为航运中心建设新的支撑。建设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新校区,服务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提升区域文化品质。支持天津农学院更名大学。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优化高校类型和布局结构。通过学校整体转型、部分二级学院转型和学科专业转型,加快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