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韩村的发展顺应了“十三五”规划要求,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忘初心,勇于担当好干部—朱玉良

  朱玉良,57岁,现任韩村党总支委员,村红白理事会主席,兼村电工。1983年开始担任村农机驾驶员,1994年自己开了农机修理店,2009年被选进村委,任治保主任11年。

  2015年,某村民家起火,他第一个赶到,冲进屋把老人救了出来。他在完成好村务的同时,还勤奋创业,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等。自购旋地机、播种机,父子驾驶为给村民犁地、播种。承包村里60亩养殖用地,养鱼,养鸡,养鸽子。他曾荣获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被授予天津市见义勇为、津城百姓英雄称号和武清好人称号。

  回村筑梦的“红薯哥”—王海宝

  王海宝,41岁,他是土生土长的韩村人,曾经当过厨师,养过大货车,干过空调售后,八年前他看到党的农村政策好了,毅然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家种地,与几个小哥们办了农村合作社,流转了300多亩地,其中100亩种植红薯,其余种植玉米和小麦,由于技术、市场和成本问题,连续3年亏损,小哥们相继退出了,但他不改初心。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他用心钻研,埋头苦干,他逐渐成了红薯专家,红薯成了“致富薯”,每年,他种植的红薯收入在20万元左右,经常在他这打钟点工的10多位村民,每人每年也能取得1万多元的收入。

  新农村致富带头人—李亚妹

  李亚妹,39岁,派克纸箱包装负责人,创办的纸箱厂解决村内10余人的就业。她代表了韩村年轻人勤劳、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有朝气有担当的90后青年—师天一

  师天一,27岁,在韩村和朋友一起开办了霏霏驾校,还考取教练资质。疫情期间积极参加执勤,此外,还为村里的疫情捐赠1000余元的物资。

  地里种出豪华家—蒲万福

  蒲万福和马奎凤两口子流转了近200亩土地,种植玉米和小麦等。儿子在静海区做钢材生意,收入不错。日子好了,盖起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成为韩村的一景。

  小康路上的一家人—吴炳和

  吴炳和老两口虽已是古稀之年,并有退休金,但劳动已成为习惯。每天到大儿子吴保松开办的纸管厂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身体很好。二儿子吴宝增在村内养鱼。一家人在小康路上大步前进。

  乐观开朗的蔬菜大妈—卢文艳

  卢文艳,68岁,两年多前患癌症,手术出院后为放化疗方便住在市里的表妹家,先后化疗6次,放疗28次,享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痊愈后继续与老伴刘福祥打理庭院小菜园,春天培育秧苗出售,夏秋出售蔬菜。她接受每日新报记者采访说:“十分感谢党和国家,这次大病没有医保真是看不起啊”。

  韩村“三宝”

  韩村老人都记得韩村“三宝”:田螺、嘎啦、大闸草。韩村周边水系丰富,盛产这三样东西,过去穷,大家用这些东西来充饥。田螺对水质要求很高,前些年河水污染严重,田螺和嘎啦已经没有了。最近几年环境治理的水好了,田螺复活了。

  许福军从事田螺加工生意,收购来的田螺清洗5到10遍,干净后放大锅里煮,放辣椒,盐,茴香等佐料,熟的冷冻储存,卖到饭店爆炒再放佐料。春天还有人挑拣嫩的闸草芽做包子饺子馅。

  摄影展作者简介

  周绍毅,天津武清人,1966年4月出生,大学学历,国家公职人员,摄影爱好者。系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士,中国大众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清区摄影家协会会员。曾入展第十三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一个也不能少”全国脱贫攻坚主题摄影展;获第十九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银奖;获第十八届天津市摄影艺术展铜奖;在天津市各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摄影展和天津市摄影创作成果展中入展;在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与武清区共同举办的“京津明珠、幸福武清”主题摄影展、“美丽武清,金秋摄影展”等各类摄影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铜奖等各种奖项,多幅作品在《武清资讯》《美丽武清》上刊登。摄影理念是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弘扬先进文化,传播正能量。

来源:最美韩村